萍乡高标准农田建设率突破90%,粮食产能显著提升20%
近年来,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各地纷纷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以提升粮食产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众多地区中,萍乡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建设率已超过90%,粮食产能较建设前提升20%,为我国农业发展树立了典范。
萍乡市位于江西省西部,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近年来,萍乡市紧紧围绕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萍乡市实现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为粮食产能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了解,萍乡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规划引领。萍乡市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科学编制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明确建设目标、任务和措施,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序推进。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萍乡市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财政资金支持,同时加大市级财政投入,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充足。
三是强化技术支撑。萍乡市引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效益。
四是创新管理模式。萍乡市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主体,确保建设质量。
通过以上措施,萍乡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萍乡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率已超过90%,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00多万亩。这些高标准农田在提高粮食产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数据显示,萍乡市粮食产能较建设前提升了20%。其中,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均有所提高。这不仅满足了当地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还为全国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提高了粮食产能,还带来了诸多社会效益。首先,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降低了农业生产风险,保障了农民增收。其次,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最后,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望未来,萍乡市将继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力争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率100%的目标。同时,萍乡市还将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新路径,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总之,萍乡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相信在各地共同努力下,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必将取得更大突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 • “莲花‘开秧门’民俗荣登省级非遗名录,千人插秧赛展现农耕智慧传承”
- • 萍乡市2025年拆迁政策解析:补偿机制、安置程序与重点区域全透视
- • 非遗“打锡壶”技艺走进中小学劳技课,百件学生作品参展,传承匠心精神
- • 上栗花炮主题甜品店爆火,辣椒巧克力月销10万颗,创新美食引领潮流
- • 《萍乡民俗志》法语版问世,成为巴黎东方文化研究院教材新宠
- • 麻山镇富硒黑山羊养殖基地盛大投产,年出栏量突破10万头,助力乡村振兴
- • 湘东工业陶瓷产业集群升级,特种陶瓷市占率稳居全国第一,助力中国制造业腾飞
- • 羊狮慕悬崖书法展惊险开展,书法家腰系绳索凌空挥毫展现书法艺术魅力
- • 上栗手撕狗肉日销500斤,百年卤料配方助力全村共致富
- • 萍水河生态航道通航,千吨级货船直通长江经济带
- • 萍乡与长沙携手共建教育协同发展示范区,学分互认助力人才培养新篇章
- • 安源区荣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区”,新增学位5000个助力2万家庭共享优质教育
- • 安源工运纪念馆荣膺“全国青少年红色教育基地”称号,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 • 安源区红色名村高坑镇荣登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年接待游客突破50万
- • 南正街非遗美食市集升级,30元畅享赣西风味,让你一网打尽莲花血鸭、艾米果等经典小吃
- • 《非遗里的中国》聚焦萍乡:烟花秘方的现代化之旅
- • 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揭晓,芦溪县荣登前三甲,彰显发展新活力
- • 赣西港口经济带扬帆起航,萍乡签约20家临港物流企业共谋发展新篇章
- • 萍乡书香浓郁,50座24小时城市书房助力全民阅读
- • 升坊镇血鸭美食街盛大开市,99元套餐畅享8道非遗菜品及民俗表演盛宴
- • 全球首场“冷焰火诗词大会”上演,烟花绽放同步呈现李白诗句,诗意星空闪耀夜空
- • 长平乡“黑山羊全羊宴”开席,百道羊肉菜肴展现饮食智慧
- • 百亿级新能源电池项目落户萍乡经开区,助力赣西锂电产业链升级
- • 长平乡手工挂面产业升级,自动化生产线日产量达10吨,助力乡村振兴
- • 凯丰手稿修复完成,区块链技术助力永久存证红色理论遗产
- • 电瓷产业集群助力就业,岗前培训补贴为人才保驾护航
- • 濒危花果雕刻技艺焕发新生:非遗工坊助力300名留守妇女重拾生活希望
- • 上栗烟花快递服务升级,合规产品可发全国300城,安全便捷新体验
- • 萍乡夏布绣惊艳巴黎家居展,非遗工艺荣获国际设计大奖
- • 湘东工业陶瓷出口额突破30亿,耐酸管道助力中东海水淡化市场占据半壁江山
- • 二十四节气农耕剧场盛大开放,沉浸式体验农耕文化之美
- • 芦溪武术大会创新举措:VR对战系统与数字人重现明清拳谱招式
- • 智能温室助力农业创新,烟花辣椒辣度超100万SHU出口韩国
- • 萍乡夏布绣惊艳亮相卢浮宫,非遗工艺征服欧洲时尚界
- • 上栗县“教育强基工程”正式启动,30所村小焕新颜,告别旱厕、危房
- • 萍乡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覆盖,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商品,构建文明新风尚
- • 非遗技艺“打锡壶”走进中小学校本课程,学生作品闪耀淘宝众筹舞台
- • 安源区图书馆创新举措,24小时学习舱助力高考学子备战
- • “龙舟文化节创新引入数字孪生赛道,全球选手云端竞渡共享文化盛宴”
- • 武功山竹筒饭荣膺“中国地标美食”,每日销量突破2000筒
- • 安源区创新试点“光伏+农业”模式,千亩大棚顶实现分布式发电并网
- • 安源区元宇宙产业园签约,VR技术复现“毛主席来安源”历史场景,传承红色基因
- • 智能温室助力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升级,纯度达99.99%
- • 上栗县花炮安全操作员持证上岗,2000名脱贫群众获高薪岗位,助力乡村振兴
- • 山口岩湿地公园皮划艇基地盛大启用,10公里河道畅游瀑布群
- • 国际萍乡名人研究会成立,牛津剑桥学者共建数字文献库:传承文化,共筑学术新篇章
- • 湘东区携手景德镇共建陶艺研学基地,百名村民变身非遗匠人
- • 湘东傩文化园非遗展演出圈,千年傩面具制作技艺引百万网友围观
- • 萍水河重金属污染治理获联合国嘉奖,万亩生态修复展现中国环保决心
- • 萍乡环保科技园二期盛大开建,50家“专精特新”企业齐聚共筑绿色未来
- • 斑竹山红军密道探险开放,AR设备重现1930年游击战场景,红色之旅再添新亮点
- • 上栗县“四点半课堂”全覆盖,大学生志愿者助力搬迁儿童教育
- • 全省首个县域“人才飞地”落户上海,莲花籍博士团队带项目回乡助力家乡发展
- • 芦溪县乡村医养结合中心投用,家门口享三甲医院远程诊疗,助力乡村振兴
- • 萍乡营商环境排名跃升全国前50,荣膺“最具投资潜力城市”
- • 安源区引领教育创新,全省首个AI教师辅助系统全面启用
- • 湘东傩文化非遗工坊揭牌,傩面具制作助力500户村民增收致富
- • 安源红军菜团子复刻秋收起义干粮,红色研学餐桌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传承革命精神新篇章
- • 全国电瓷产业人才培训基地落户芦溪,校企共建“订单式”技工班助力产业发展
- • 合丰蛋鸡合作社扶贫项目助力农民增收,累计销售滞销鸡蛋700万枚
- • 武功山脚下乡村民宿集群年营收破2亿,户均增收15万元,乡村振兴新路径!
- • 湘东区教师周转公寓竣工,乡村教师“拎包入住”告别住房难
- • 《萍乡民间故事集》出版,百岁老人口述传承3000则传说
- • 萍乡市创新服务模式,外资企业“绿色通道”全程代办缩短至3个工作日
- • 全国首个零碳电瓷产业园落户芦溪,助力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
- • 全面覆盖乡村文化理事会,修订《新乡约》助力遏制高价彩礼现象
- • 萍乡与粤港澳大湾区共建“菜篮子”基地:共筑绿色通道,保障民生供应
- • 萍乡市经开人民医院升级改造,智能诊疗系统助力医疗服务再上新台阶
- • 萍乡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覆盖,志愿服务积分换商品,创新模式助力文明风尚
- • 南坑镇七夕乞巧市集盛大开市,女红技艺吸引年轻手作达人
- • 农村饮水提质工程竣工,10万村民喝上“直饮水”,幸福生活再升级
- • 芦溪紫红米荣膺欧盟有机认证,电商直播日销量突破10万单,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