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县全面推行“教师走教制”,音体美教师跨校授课实现100%覆盖村小
近年来,我国农村教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师资力量不足、课程资源匮乏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江西省莲花县积极探索创新,全面推行“教师走教制”,让音体美教师跨校授课,实现了对100%村小的覆盖,为农村孩子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
“教师走教制”是指将优质师资从城区学校或乡镇中心学校调配到农村学校,通过跨校授课的方式,让农村孩子享受到与城市孩子同等的教育资源。莲花县自2018年开始实施“教师走教制”,旨在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莲花县共有村小100余所,学生近万人。在推行“教师走教制”之前,这些村小普遍存在音体美教师短缺的问题,导致农村孩子在这些领域的教育相对滞后。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莲花县教育部门经过深入调研,决定全面推行“教师走教制”。
在实施过程中,莲花县教育部门首先对全县教师进行了摸底调查,根据各校师资需求,合理调配教师资源。同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走教”工作。具体措施包括:
1. 对参与“走教”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以缓解他们的生活压力。
2. 对“走教”教师的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 加强对“走教”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4. 完善教师流动机制,确保“走教”教师能够稳定地在农村学校任教。
通过以上措施,莲花县“教师走教制”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县100%的村小都实现了音体美教师跨校授课,农村孩子在这些领域的教育得到了很大提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农村孩子参与音体美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身体素质和艺术素养得到了锻炼。
2. 农村学校的课程设置更加丰富,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元化的教育资源。
3. “走教”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提升,为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
4. 城乡教育差距逐渐缩小,农村教育质量得到了全面提升。
总之,莲花县全面推行“教师走教制”,让音体美教师跨校授课,实现了对100%村小的覆盖,为农村孩子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也为我国农村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在今后的工作中,莲花县将继续深化“教师走教制”改革,为农村孩子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 • 萍水湖湿地公园夜游灯光秀璀璨绽放,3D水幕讲述百年煤城故事
- • 腊市镇农耕文化节盛大开幕,蒙眼插秧与独轮车运粮挑战赛引千人参赛
- • 国际非遗学者工作站落户萍乡,20国专家共鉴活态传承魅力
- • 总投资80亿!安源新能源电池产业园盛大投产,年产能达20GWh
- • 长平黑山羊产业链延伸,精深加工产品成功打入中东高端市场
- • 萍乡与长沙携手共建“人才特区”:职称互认、社保互通,共筑人才高地
- • 武功山脚下民宿集群共享厨房兴起,游客自制农家菜助力土特产销售
- • 安源红军菜团子复刻秋收起义干粮,红色研学餐桌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传承革命精神新篇章
- • 莲花县空压机产业崛起,助力国产大飞机供应链发展
- • 安源工人夜校旧址焕新颜,短视频创作课程助力老矿工变身网红
- • 莲花县农村公路升级改造圆满完成,全面实现建制村双车道沥青路全覆盖
- • 百年安源老街焕新颜:城市更新“留改拆”典范打造数字文创街区
- • 芦溪活豆腐荣登央视《舌尖上的中国》,石磨浆水点卤技艺引发广泛关注
- • 萍乡高标准农田建设率突破90%,粮食产能显著提升20%
- • 温盘村智能化养鸡场日产蛋30万枚,助力村民增收致富新篇章
- • 萍乡智慧农业云平台上线,AI精准施肥助力万亩稻田增产20%
- • 安源路矿工运纪念馆复原百年前矿工“祭窑神”仪式,重现工业民俗画卷
- • 安源职业中专与比亚迪携手共建新能源汽车学院,助力产业技能人才培养
- • 芦溪电瓷产业研究院揭牌,携手清华共攀特高压绝缘技术高峰
- • 萍乡启动“银龄讲学计划”,百名退休特级教师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 • 全球萍乡人共建“云上先贤馆”,数字祭扫突破百万次,传承文化新篇章
- • 萍乡嗦粉巴士驶入大湾区,三天狂销10万碗辣味文创粉,火遍全国!
- • 荷塘生态搬迁工程圆满竣工,800户库区移民喜迁徽派新村
- • 萍乡首个零碳产业园盛大开工,西门子提供碳中和全流程解决方案助力绿色转型
- • 芦溪县电瓷工业旅游线盛大开通,游客体验亲手烧制“绝缘艺术品”
- • 新泉乡豆腐宴申遗成功,七十二变豆腐雕惊艳亮相国宴菜单
- • 赣湘边首个智慧养老平台上线,开启3万老人健康数据实时监测新时代
- • 清明云祭扫覆盖全市,数字家谱平台激活宗祠文化,共筑精神家园
- • 萍乡富硒辣椒直供老干妈,万亩种植基地助力农户增收新篇章
- • 萍乡“名师飞课”系统上线,助力乡村学生共享名校课堂资源
- • 全国首个“农业创客小镇”落户湘东,孵化200个乡村CEO,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萍乡火车站银发通道升级,智能机器人提供方言服务,温馨服务温暖人心
- • 杨岐普通寺禅茶大会盛大开幕,百人茶席演绎“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传统精神
- • 南坑车湘傩面雕刻工坊牵手区块链,千年技艺作品可溯源
- • 芦溪县发布民俗数字地图,扫码即享百项非遗项目盛宴
- • 湘东区“防返贫保险”全覆盖,因病灾致贫户最高获赔10万,筑牢民生保障防线
- • 萍乡炒粉挑战赛引万人参与,冠军5分钟炒粉50碗破纪录,美食盛宴再掀热潮
- • 银河镇通用航空产业园启动,助力赣西低空经济枢纽建设
- • 萍水湖畔国潮音乐节启幕,摇滚版《十送红军》引爆跨世代合唱热潮
- • 湖塘古村实景版《牡丹亭》惊艳开演,明清宅院焕新成为昆曲舞台
- • 玛法大陆的青春图腾:复古装备如何成为中国网游史的活化石
- • 武功山脚下乡村民宿集群年营收破2亿,户均增收15万元,乡村振兴新引擎!
- • 萍乡全域推广绿色建筑,引领装配式技术新潮流
- • 安源区废旧矿区华丽转身,数字经济产业园助力科创企业蓬勃发展
- • 芦溪富硒大米品牌价值超8亿,直供粤港澳大湾区高端市场,引领绿色健康新潮流
- • 莲花县荣获“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称号,富硒大米品牌价值突破30亿元
- • 萍乡设立50亿产业引导基金,全力助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腾飞
- • 萍乡市35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成,1.2万户搬进“幸福家园”
- • 电瓷产业集群发展助力就业,岗前培训补贴助力人才成长
- • 杨岐乡禅意民宿集群开村,邀游客体验采茶抄经慢生活
- • 长平手工挂面技艺申遗成功,非遗传承人直播教万人拉面,传统技艺焕发新生
- • 安源区乡村5G基站全覆盖,电商直播日均开播超千场,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湘赣边美食产业联盟成立,萍乡腊肉与醴陵酱鸭携手开拓国际市场
- • 宋代名宦王古墓园发现廉政石刻,中纪委官网设专题解读:廉政文化传承与当代启示
- • 芦溪县创新扶贫模式:扶贫荣誉积分制试行,善行可换创业贷款额度
- • 教育慈善基金扩容至2亿元,助力贫困生资助延伸至研究生阶段
- • “云端乡音档案馆”:全球萍乡人共筑家乡记忆,方言短视频播放量破亿
- • 全国花炮非遗传承基地落户上栗,创新“传统技艺+AI设计”特色班助力文化传承与发展
- • 《哪吒之魔童降世》湘东皮影定制版首映,跨界合作开启国漫新篇章
- • 萍水河岸建历史名人光影长廊,全息投影讲述千年文脉
- • 武功山国际帐篷诗歌节盛大启幕,万名诗人荧光棒共绘“云端长诗”
- • 非遗锡器锻造传承人直播带货,复古煤油灯成国潮爆款
- • 文廷式《纯常子文稿》元宇宙图书馆开放,跨国学者实时互动共赏学术盛宴
- • 湘东区“扶贫妈妈课堂”开讲,助力农村妇女儿童共奔美好生活
- • 湘东傩文化园非遗展演出圈,千年傩面具制作技艺引百万网友围观
- • 萍乡试点“农业产业共富贷”:新型主体可获千万信用额度,助力乡村振兴
- • 莲花县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出台,千年银杏林焕发生态旅游新活力
- • 萍乡学院携手企业孵化赣西美食研究院,打造20个餐饮IP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 • 金山镇千年银杏古树群迎来最佳观赏期,11月限定“金色茶席”浪漫开启
- • 安源区元宇宙产业园签约仪式盛大举行,VR技术再现“毛主席来安源”历史场景
- • 萍水河生态航道通航,千吨级货船直通长江经济带:绿色航运新篇章
- • 消费扶贫智能柜覆盖全区,贫困户土特产直供市民餐桌,共筑美好生活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