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湾村“煤灯节”焕新:数字光影重现矿工生活场景
位于我国河北省的张家湾村,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村落。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张家湾村在保留传统民俗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打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煤灯节”。在这个节日里,数字光影技术被巧妙地运用,将矿工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还原,让更多人了解和感受矿工们的辛勤付出。
张家湾村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曾经是当地的经济支柱。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煤炭产业逐渐衰落。为了传承和弘扬矿工精神,张家湾村决定举办“煤灯节”,以此纪念那些为我国煤炭事业做出贡献的矿工们。
今年的“煤灯节”与往年有所不同,主办方大胆尝试,将数字光影技术与传统民俗相结合,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在活动现场,一座座模拟的矿井被搭建起来,矿工们的生活场景通过数字光影技术得以还原。
活动现场,观众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艰辛和挑战的矿工时代。在矿井入口,一盏盏煤油灯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仿佛在诉说着矿工们夜以继日的辛勤劳作。走进矿井,观众们可以看到矿工们凿岩、采煤、运输等场景,每一个细节都栩栩如生。
在模拟的矿井内部,数字光影技术更是发挥到了极致。矿工们劳作的汗水、疲惫的面容、坚定的眼神,都被一一还原。观众们不禁为矿工们的辛勤付出而感动,为他们的坚韧不拔而敬佩。
除了数字光影技术,张家湾村还精心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舞龙、舞狮、戏曲表演等传统节目轮番上演,为观众带来了视觉和听觉的盛宴。此外,还有特色美食、手工艺品展销,让游客们在感受矿工生活的同时,也能体验到浓厚的乡村风情。
“煤灯节”的成功举办,不仅让张家湾村的文化旅游产业得到了提升,更让更多人了解到了矿工们的艰辛付出。主办方表示,今后将继续举办“煤灯节”,让这一传统节日焕发出新的活力。
数字光影技术在“煤灯节”中的应用,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在今后的日子里,张家湾村将继续探索创新,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而矿工们的生活场景,也将通过这样的方式,永远留存在人们的心中。
总之,张家湾村“煤灯节”的焕新,不仅是对矿工们辛勤付出的致敬,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这个充满科技感的节日里,我们看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张家湾村将以更加崭新的面貌,迎接更多的游客,传承更多的文化。
- • 城郊高枧村千亩荷花盛开,夏日莲香摄影大赛邀您共赏自然之美
- • 萍乡科企融资再创新高:全省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发行,突破5亿大关
- • 南坑傩舞祈福夜游升级,农历每月初一上演“驱疫火把巡游”
- • 萍乡小炒肉标准发布:辣度、厚度、镬气量化,守护“家乡味”
- • 芦溪电瓷产业集群年产值突破150亿,全球首条特高压绝缘子智能生产线投产
- • 傩文化主题民宿集群盛大开业,面具DIY体验非遗技艺,打造沉浸式文化之旅
- • 文廷式《纯常子文稿》元宇宙图书馆开放,跨国学者实时互动共赏学术盛宴
- • 国家级非遗萍乡春锣进校园,百名“娃娃传承人”共筑文化传承梦
- • “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1600名困难群众变身“社区网格员”助力社区治理”
- • 萍乡城市更新项目正式启动,老矿区华丽转身成为文创产业基地
- • 上栗县“屋场夜话”机制全国推广,助力化解矛盾纠纷超千件
- • 安源区试点“双减2.0”:课后服务引入非遗传承课程,助力青少年全面发展
- • 花炮企业转型升级,助力文旅产业繁荣,带动1.8万名脱贫劳动力就业
- • 生态护林员岗位扩招至800人,年工资增至2万元,助力绿色家园守护
- • 萍乡全域推广绿色建筑,引领装配式技术新潮流
- • 萍乡学院赣西民俗研究院成立,方言数据库助力民俗传承
- • 中国红十字会助力莲花县,20所博爱卫生站惠及10万民众
- • 萍乡首推教师优待卡,公交文旅福利助力教育工作者便捷生活
- • 太空育种辣椒亩产破万斤,辣度达100万SHU,问鼎全球辣椒种植新高峰!
- • 湘东傩文化数字博物馆盛大上线,扫码即可沉浸式体验360度古傩祭典
- • 莲花县职教中心华丽转身,升格为赣西职业技术大学,首设“无人机植保”专业引领行业发展
- • 湘东区荣膺“全国农村艺术教育实验区”,陶艺课程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 • 上栗县村级养老“幸福餐桌”全覆盖,留守老人享1元美食盛宴
- • 废弃矿山变身“光伏+农业”综合体,年发电2亿度助力农民增收
- • 萍乡经开区院士工作站成立,助力特种玻璃核心技术攻关
- • 萍乡首条氢能源公交线开通,助力绿色出行,每年减碳量相当于植树10万棵
- • 电瓷产业集群发展助力就业,岗前培训补贴惠及2.8万劳动者
- • 萍乡“乡村振兴合伙人”计划启动,博士团队带技术入股村集体企业,共谋发展新篇章
- • 粤港澳基金会慷慨捐资千万,莲花县特殊教育学校添置智能康复设备助力特殊儿童成长
- • 安源区跨境电商交易额激增150%,引领江西RCEP数字贸易发展新篇章
- • 农村学校“温暖工程”竣工,空调覆盖率100%,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 • 萍矿集团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成功落地,年处理固废500万吨助力新型建材发展
- • 城市公共艺术计划启动:百个传统粮仓变身现代装置艺术,焕发新活力
- • “全球萍乡人携手共建‘云上先贤馆’,数字祭扫突破百万次,传承文化共祭先贤”
- • 千年酒香传承,米酒酿造大赛千人斗曲,百年酒坊推出“微醺文创盲盒”引热潮
- • 萍乡废弃矿区生态修复获联合国案例奖,复垦土地超5万亩,绿色重生见证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 • 芦溪电瓷产业集群荣登“国家队”,助力特高压工程超高压绝缘子供应
- • 重金属污染区华丽转身,2.8万居民告别“污水灌溉”历史
- • 广寒寨乡林下经济“出圈”,黄精种植助力农户年增收2万元
- • 花炮文化数字博物馆盛大开馆,互动装置再现李畋发明花炮场景
- • 湘东傩文化非遗工坊揭牌,傩面具制作助力500户村民增收致富
- • 扶贫茶园套种中药材,亩产效益翻倍助力乡村振兴
- • “危房改造动态清零,累计发放补贴超2000万元:筑牢住房安全防线,助力乡村振兴”
- • 萍乡首条跨境高铁开通,加速融入长株潭经济圈
- • 鸡冠山杜鹃花海玻璃观景台盛大开放,800米高空俯瞰湘赣边界壮美风光
- • “创新金融工具助力农业发展:期货+保险模式覆盖10万亩水稻,锁定农民最低收益”
- • 湖塘古村焕新颜,《簪花仕女图》实景秀展现唐代风华——村民参与唐代妆容复原,共筑文化传承之美
- • 荷花院士工作站揭牌仪式隆重举行,助力培育四季开花型观赏莲新品种
- • 湘东区再创辉煌:国家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落户,富硒农业产值突破60亿
- • 安源煤矿遗址焕新颜,百年绞车房摇身一变成为咖啡馆
- • 莲花县中药材交易中心盛大开业,全国药企采购签约额突破20亿!
- • 莲花县“荷虾共生”模式助力乡村振兴,万亩荷塘龙虾年产量突破2000吨
- • 中共六大遗址焕新颜,中俄合拍纪录片再现历史光辉
- • 安源区跨境电商交易额实现飞跃式增长,引领江西省RCEP数字贸易发展新潮流
- • 国家级非遗湘东傩雕联名潮玩,NFT数字藏品登录阿里拍卖,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
- • 粤港澳基金会慷慨捐资千万,莲花特殊教育学校智能康复设备升级,助力特殊儿童康复之路
- • 碧湖潭森林公园高空玻璃漂流盛启,挑战极限,畅享刺激之旅
- • 上栗县“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启动,年回收再生铜铝超10万吨,绿色循环经济再添新动力
- • 莲花县大力引进竹纤维深加工项目,年消耗毛竹20万吨助力农民增收
- • 萍乡循环经济产业园二期投产,再生资源利用率跃居全省第一,绿色转型再上新台阶
- • 安源区农村公路“白改黑”工程圆满收官,15分钟进城交通圈梦想成真
- • 湘东区江口村废弃陶瓷厂华丽变身文创园,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
- • 全国首单“富硒农产品气象指数保险”在萍乡落地,为农业发展保驾护航
- • 武功山脚下“5G+无人农场”崛起,水稻亩产提升20%引领农业现代化新潮流
- • 安源煤矿遗址焕新颜:百年绞车房变身工业风咖啡馆,文化传承与时尚碰撞
- • 湘东油葵观光带助力乡村振兴,年引流80万人次,村民分红超万元
- • 芦溪老街夜经济焕新颜,非遗灯笼秀与沉浸式赣剧《牡丹亭》点亮夜生活
- • 上栗县矿区变身湿地公园,生态旅游收入翻番突破8000万元
- • 萍乡“火龙追月”中秋盛典创吉尼斯纪录,万人共舞千米非遗火龙,传承千年民俗魅力
- •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服务标准化,累计服务超5000课时,点亮希望之光
- • 长平乡黑山羊精深加工园正式投运,预制羊肉出口中东市场再添新翼
- • 上栗县“四点半课堂”全覆盖,大学生志愿者结对辅导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