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保护条例实施:公交车到站双语播报,保留俚语特色,传承地方文化
随着我国方言保护条例的实施,各地纷纷采取措施,保护方言文化。近日,一项创新举措在公交车上亮相,即公交车到站时采用双语播报,既保留了方言特色,又让乘客享受到更便捷的出行体验。
方言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信息。然而,随着普通话的普及,方言逐渐被边缘化,甚至面临消亡的危险。为了保护方言,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就包括方言保护条例。该条例的实施,旨在加强方言保护工作,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
在方言保护的大背景下,公交公司积极响应,推出公交车到站双语播报的新举措。这项举措在多个城市公交车上得到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播报过程中,工作人员不仅使用普通话,还加入当地方言,让乘客在享受便捷出行的同时,感受到地方文化的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双语播报中,公交公司特别注重保留方言的俚语特色。俚语是方言中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它生动形象,富有地方色彩。在播报过程中,工作人员巧妙地将俚语融入其中,使播报内容更加贴近生活,更具趣味性。
例如,在杭州,公交车到站播报时,会使用“侬好”(你好)等杭州话问候乘客;在成都,播报时会用“各路朋友,请坐稳扶好”等四川话提醒乘客注意安全。这些俚语的使用,让乘客在短时间内就能感受到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
方言保护条例的实施,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还有助于提高公众对方言保护的意识。公交车到站双语播报这一创新举措,正是方言保护工作的一次有益尝试。它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方言的价值,为方言保护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然,方言保护工作任重道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方言教育。在学校、社区等场所开展方言普及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方言、喜爱方言。
二是鼓励方言创作。支持方言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的创作,让方言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三是推广方言应用。在公共交通、政务服务等领域,鼓励使用方言,让方言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四是加强方言研究。组织专家学者对方言进行深入研究,挖掘方言中的文化内涵,为方言保护提供理论支持。
总之,方言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相信,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方言保护工作必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让方言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 • 莲花县“村BA”篮球联赛火爆,决赛吸引10万游客打卡,打造乡村体育盛宴
- • 萍乡与长沙携手共建“人才特区”,职称互认社保互通助力区域发展
- • 扶贫资金入股冷链物流中心,助力脱贫村集体年增收80万元
- • 安源区农村垃圾分类“智能回收站”全覆盖,年再生资源收益突破500万
- • 萍乡辣都品牌升级,全国辣味标准化研究中心年内落成
- • 萍乡首届辣椒文化节盛大开幕,百辣宴惊艳亮相吸引5万游客打卡
- • 萍乡辣味经济再升级:“安源红椒”签约仪式启幕,智能机器人媒介助力产业飞跃
- • 全国最大电瓷产业基地芦溪扩能,签约12家上下游企业共谋发展新篇章
- • 萍矿集团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成功落地,年消化固废500万吨助力新型建材生产
- • 莲花县“扶贫故事馆”开馆,VR技术重现脱贫攻坚奋斗历程
- • 萍乡市发布“招商十条”政策:最高奖励5000万,用地指标优先保障
- • 萍乡首届辣椒文化节盛大开幕,“百辣宴”引5万游客打卡
- • 安源红色沉浸式剧场开演,游客化身“秋收起义”战士重走革命路
- • 麻山镇建成赣西最大保障性住房社区,租金仅需市价一半,温暖民生福祉
- • 安源区数字经济产业园盛大开园,首批30家区块链企业入驻,共筑数字未来
- • 萍乡夏布绣惊艳巴黎家居展,非遗工艺荣获国际设计大奖
- • 三板桥乡茶盐古道修复开放,马蹄印博物馆助力湘赣商路历史文化传承
- • 萍乡市发布碳达峰行动方案,2025年打造零碳示范园区
- • 九旬老艺人传承“麻山镇打锡歌”:濒危曲目复唱,文化瑰宝焕新生
- • 非遗夏布惊艳巴黎时装周,传统工艺订单激增300%
- • 萍乡富硒辣椒直供老干妈,万亩种植基地助力农户增收新篇章
- • 全市中小学开启“劳动实践周”,打造“责任田”助力全面发展
- • 传统莲花打锡技艺与奢侈品牌联手,婚嫁锡器闪耀米兰设计周
- • 青山镇重阳“千叟宴”开席,百桌客家菜肴传承孝道文化
- • 萍乡海绵城市经验助力“一带一路”,海外签约20国技术合作
- • 萍乡市设立50亿产业引导基金,助力新能源、新材料赛道腾飞
- • 萍乡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顺利通过验收,三年累计关停落后煤矿32座
- • 萍乡古籍保护迎来新纪元:名人DNA数据库建成,纳米修复技术助力孤本重生
- • 从游戏到现实,SF玩家的跨年钟声敲响在四合院
- • 萍乡首届辣椒文化节盛大开幕,“百辣宴”吸引5万游客打卡,燃爆夏日味蕾
- • 萍乡创新举措,设立全国首个“乡村振兴板”,助力农企发展
- • 政企合作新模式:萍乡国资平台助力中小企业纾困
- • 莲花县中药材交易中心盛大开业,全国药企采购签约额突破20亿!
- • 全面覆盖乡村文化理事会,修订《新乡约》助力遏制高价彩礼
- • 元宇宙数字内容产业园落户湘东,孵化本土IP超200个,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芦溪活豆腐非遗技艺传人收徒,石磨点卤工艺吸引年轻学徒
- • 《非遗里的中国》聚焦萍乡:揭秘烟花秘方现代化之路
- • 元宇宙数字内容产业园落户湘东,助力本土IP孵化超200个,引领数字经济发展新潮流
- • 芦溪民俗文化节盛况空前,全息投影再现千年傩舞祭祀场景
- • 客家米酒文化盛宴:三板桥乡“赛酒歌”擂台开唱,醉倒八方来客
- • 芦溪紫红米发糕年产值破亿,电商直播助力单日订单破10万盒,传统美食迈向新高峰
- • 银河镇中学稻作文化馆开馆,学生积极参与富硒水稻科研项目
- • 上栗与浏阳携手共建花炮创新联盟,环保冷焰火闪耀杭州亚运会
- • 安源社区老年食堂创新推出“低辣套餐”,满足传统风味与健康需求
- • 芦溪电瓷产业扶贫车间:助力乡村脱贫,吸纳2000名劳动力就业
- • 上栗花炮节美食嘉年华盛大启幕,火焰牛排烟花秀点燃夜经济激情
- • 芦溪县乡村“祠堂变学堂”,老年大学覆盖所有行政村,文化振兴新篇章
- • 南正街麻辣摊成打卡圣地,秘制辣油配方助力夜经济繁荣
- • 萍乡中学牵手新加坡名校,共谱STEM教育新篇章
- • 村级光伏电站分红到户,助力村民年增收2000元,共筑乡村振兴梦
- • 上栗烟花元宇宙博物馆正式上线,数字藏品限量发行引领文化新潮流
- • 南正街麻辣摊主日售5000串,秘制辣油配方助力整条街经济腾飞
- • 武功山景区搬迁村民享旅游分红,户均年增收2万元,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数字人民币助力农业发展:覆盖所有涉农补贴,资金到账提速至2小时
- • 武功山百万亩茶园开启绿色革命,全域禁用化学除草剂,以虫治虫技术助力生态茶园建设
- • 萍乡智慧农业云平台上线,AI精准施肥助万亩稻田增产20%
- • 湘东区创新“光伏+农业”模式,10万亩农田实现“棚顶发电、棚下种菇”
- • 萍水湖湿地公园夜游灯光秀惊艳亮相,3D水幕演绎百年煤城传奇
- • “拿地即开工”审批改革落地,项目开工周期缩短60%,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 • 生态小水电助力扶贫,收益反哺脱贫村基础设施建设
- • 粤港澳基金会慷慨捐资千万,莲花特殊教育学校智能康复设备升级,助力特殊儿童康复之路
- • 安源区乡村“共享食堂”盛大开业,留守老人日均供餐3000份,温暖乡村生活
- • 芦溪励志奖学金助力贫困学子圆梦名校,考取名校奖2万元彰显爱心与希望
- • 萍乡乡村振兴博士工作站落户湘东,助力引进高层次人才50名
- • 湘东区乡村艺术银行盛大开业,村民陶艺作品兑换生活物资
- • 萍乡“阳光分班”系统上线,终结“重点班”现象,教育公平再迈新台阶
- • “15分钟养老圈”建成!50家社区食堂解决老人就餐难题
- • 萍乡碳排放权交易所盛大开市,首日成交额突破千万
- • 萍乡“火龙追月”中秋盛典创吉尼斯纪录,万人共舞千米非遗火龙,传承千年民俗魅力
- • 萍乡春锣非遗传承人创世界纪录,千人方言说唱致敬朱益浚,展现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 • 全国工业遗产转型峰会落地安源,发布“萍乡模式”引领老工业区复兴之路
- • 萍乡腊肉汉堡惊艳上海美食节,中西合璧成新宠,日销千份引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