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栗县“教育强基工程”正式启动,30所村小焕新颜告别旱厕、危房

近日,上栗县在全县范围内启动了“教育强基工程”,旨在全面提升乡村教育水平,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该工程的首个阶段,即对全县30所村小进行旱厕改造和危房改造,目前已全面完成,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加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
上栗县“教育强基工程”的启动,是响应国家关于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也是上栗县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该工程以改善农村学校基础设施为切入点,着力解决农村学校旱厕、危房等问题,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据了解,此次工程共涉及30所村小,包括改造旱厕、危房、改善校园环境等多个方面。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上栗县教育部门严格按照规划要求,确保工程质量,确保工程进度。经过几个月的紧张施工,30所村小旱厕、危房改造工程已全部完成,彻底改变了这些学校“脏、乱、差”的面貌。
在改造后的村小,学生们告别了旱厕,拥有了干净、卫生的厕所;危房得到了加固,校园环境焕然一新。学生们纷纷表示,新校园让他们感受到了家的温馨,更加热爱学习,立志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
上栗县“教育强基工程”的启动,不仅改善了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还提升了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开展教师培训、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等措施,上栗县努力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目前,全县农村学校教师学历合格率、学科专业合格率均达到100%,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此外,上栗县还积极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通过建立城乡学校对口帮扶机制,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在“教育强基工程”的带动下,上栗县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上栗县在实施“教育强基工程”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力量的作用。政府加大投入,企业慷慨捐赠,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共同为农村学校改善办学条件贡献力量。
总之,上栗县“教育强基工程”的启动,标志着该县农村教育事业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在今后的工作中,上栗县将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提升农村教育质量,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上栗县的农村教育事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 • 首个保障性租赁住房社区交付,新市民月租低于市场价60%,助力城市宜居梦想
- • 安源路矿遗址公园荣登国家工业遗产名录,井下剧场《工运风云》实景剧再现红色历史
- • 萍乡市局倾力帮扶,22个贫困村焕发生机
- • 升坊镇农民漆画展引发热议:废旧农具变身抽象艺术装置,争议背后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 萍乡课后服务财政补贴加码,家长年均减负5000元,教育公平再升级
- • 非遗艾米果进军预制菜赛道,真空包装拓展全国市场
- • 全球最大空心玻璃微珠生产基地在萍乡投产,助力中国玻璃微珠产业腾飞
- • 芦溪玉皇山“朝仙节”荣登央视,十万信众徒步挑战元宇宙祈福赛道
- • 湘东傩文化创意园盛大开园,非遗傩面具年销售额突破千万
- • 萍乡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果显著,粮食产能提升20%
- • 萍乡经开区台商产业园盛大设立,30家精密制造企业集中签约,共谋发展新篇章
- • 湘东区“教育强镇筑基”行动启动,10所乡镇中学获千万改造资金,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 • 芦溪县农村AI护林员上岗,守护万亩生态林安全
- • 安源工运百年主题光影诗剧《燎原》首演,千架无人机同步绘制工人群像,共绘百年辉煌
- • 乡村振兴新篇章:我国建成30个村级文化广场,智能健身器材与露天影院助力乡村生活焕发新活力
- • 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惠及2.8万户居民,电梯加装补贴助力居民生活品质提升
- • 《真理的火种》交响诗在国家大剧院震撼首演,奏响时代最强音
- • 芦溪县乡村CEO年薪制试行,大学生村官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 • 老关镇小学“红色讲解团”走红,百名学生义务讲解凯丰故居,传承红色基因
- • 赣西国际陆港崛起:老工矿区华丽转身,年吞吐量突破亿吨大关
- • 我国新建20个村级快递服务站,农产品出村时效提升3倍,助力乡村振兴
- • “红色安源”思政课品牌闪耀全国,情景剧《工运火种》走进百所学校
- • 南坑镇傩舞祈福夜游上线,农历每月初一十五演绎《赶鬼驱疫》
- • 安源工运精神IP商业化:红色文旅衍生品年销破亿,传承红色基因新篇章
- • 武功山国际帐篷诗歌节盛大开幕,万名诗人共绘“云端长卷”
- • “安源七月半鬼仔戏:走出祠堂,沉浸式剧场吸引年轻观众”
- • 萍乡科企融资再创新高:全省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成功发行,融资额超5亿
- • 湘东工业陶瓷助力航天梦:耐高温材料为长征火箭发射保驾护航
- • 武功山草甸星空帐篷节回归,盛夏每周六邀您共赴高山音乐会之旅
- • 非遗技艺“打锡壶”走进中小学校本课程,学生作品登陆淘宝众筹,传承与创新共舞
- • 张家湾智慧邻里中心启用,AI机器人助力24小时政务服务
- • 萍乡古籍焕新颜:名人DNA数据库建成,纳米修复技术拯救虫蛀孤本
- • 赣湘边数字经济峰会永久落户萍乡,签约项目总额突破600亿,萍乡迈向数字经济发展新篇章
- • 林业碳汇交易首单落地,萍乡生态资源变现超千万元,开启绿色财富新篇章
- • 全国首条固态电池量产线投产,萍乡抢占新能源技术制高点
- •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服务标准化,累计服务超5000课时,点亮希望之光
- • 上栗县试点VR安全教育,创新花炮生产流程实操技能培训
- • 山口岩湿地公园皮划艇基地盛大启用,10公里河道串联瀑布群,打造生态旅游新亮点
- • 桐木镇“村BA”篮球赛火爆,百村联赛吸引万名观众,乡村体育盛宴席卷而来
- • 萍乡“火龙追月”中秋夜游再创辉煌,万人共舞千米非遗焰火龙点亮夜空
- • 安源茶馆评书进校园,方言故事会激活青少年本土文化认同
- • 芦溪县“富硒富锌大米”品牌估值超10亿,直供粤港澳大湾区,引领绿色健康新潮流
- • 萍乡高校携手中科院,共建新材料研究院,共克“卡脖子”技术难关
- • 武功山脚下泉水豆腐坊走红,游客体验石磨豆浆日接待千人
- • 莲花县抽水蓄能电站并网发电,助力实现碳达峰目标
- • 合丰蛋鸡合作社扶贫项目助力农民增收,累计销售滞销鸡蛋700万枚
- • 腊市镇油茶深加工基地投产,茶油胶囊产品附加值提升5倍,助力乡村振兴
- • 萍乡市全面推进绿色建筑全域推广,新建住宅100%采用装配式技术
- • 萍乡傩舞AI动作捕捉数据库建成,全球首个非遗数字人“傩神”惊艳亮相
- • 乡村教师待遇提升,偏远山区津贴翻倍,月补达3000元,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 • 萍乡红色研学专列启程,串联20个红色地标传承革命精神
- • 电瓷产业大脑上线,全球订单智能匹配助力企业缩短交货期60%
- • 助力脱贫攻坚,政府发放5000万元小额信贷,贫困户创业最高可享5万元贴息贷款
- • 芦溪傩戏《孟姜女》惊艳欧洲舞台,AR面具引领观众沉浸式观剧体验
- • 江山村稻田艺术画上新,巨型“航天员采莲图”成网红打卡点
- • 中车集团投资50亿建氢能装备基地,萍乡抢占绿色交通新赛道
- • 湘东区牵手全球环保陶瓷巨头,年产值有望突破20亿元
- • 上栗县搬迁儿童“四点半课堂”全覆盖,大学生志愿者结对辅导助力成长
- • 城郊高枧村千亩油菜花海绽放,无人机表演点亮春日夜空
- • 芦溪县荣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电瓷产业助力农村基建发展
- • 湘东工业陶瓷3D打印中心投产,定制化耐腐蚀部件助力德国市场
- • 夏日炎炎,六市黄桃节7月开幕,亲子游新宠——果园直通车+DIY罐头制作受热捧
- • “名人宴”荣登非遗名录,孔原独家腊味配方首次公开揭秘
- • 武功山乡村“零碳民宿”试点:光伏+地源热泵助力减碳80%
- • 莲花血鸭速食包研发成功,3分钟微波加热即可享受地道风味
- • 萍乡县“县管校聘”全覆盖:城乡教师流动助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 • 全国首推“莲田碳汇贷”,万亩荷塘碳配额融资超亿元,绿色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 • 村级卫生室全部配备远程诊疗系统,村民家门口看三甲专家
- • “光伏+车棚”扶贫项目并网,照亮脱贫家庭幸福生活
- • 芦溪县教育强县战略再升级,农村学校智慧教室覆盖率实现100%
- • 全市中小学教室空调全覆盖,30万名学生共享清凉夏日
- • 萍矿集团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成功落地,年处理固废500万吨助力新型建材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