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溪老街美食振兴计划启动,辣炒田螺、艾米果等30家老店焕新升级,传承美味新篇章

近日,备受瞩目的芦溪老街美食振兴计划正式拉开序幕。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名街,芦溪老街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美食记忆。此次振兴计划旨在挖掘和传承老街传统美食,同时注入新的活力,让老街美食焕发新的生机。
据了解,此次振兴计划涵盖了芦溪老街30家知名老店,包括辣炒田螺、艾米果、豆腐花等传统美食。这些老店经过精心筹备,纷纷进行焕新升级,为游客带来全新的美食体验。
辣炒田螺作为芦溪老街的标志性美食,以其独特的口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吸引了无数食客。此次焕新升级,辣炒田螺店不仅保留了传统做法,还融入了现代烹饪技术,使口感更加鲜美。此外,店铺环境也得到了全面提升,让食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老街的历史韵味。
艾米果是芦溪老街的另一道特色美食,以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深受食客喜爱。在此次振兴计划中,艾米果店对传统工艺进行了改良,使得艾米果更加松软可口。同时,店铺还推出了多种口味,满足不同食客的需求。
除了辣炒田螺和艾米果,其他老店也纷纷进行了焕新升级。豆腐花店引进了先进的制作设备,使得豆腐花口感更加细腻;烧烤店则增加了多种烧烤食材,满足食客的味蕾需求;甜品店则推出了多种特色甜品,为食客带来甜蜜的享受。
此次振兴计划的启动,不仅让老街美食焕发新的生机,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据悉,振兴计划还将开展一系列活动,如美食节、老街文化体验等,让游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深入了解芦溪老街的历史文化。
为了确保振兴计划顺利进行,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他们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为老店提供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同时,还组织专业团队对老店进行培训和指导,提升老店的整体服务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振兴计划还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老店在焕新升级过程中,注重节能减排,倡导绿色消费。此外,振兴计划还将加强对老街文化遗产的保护,让历史与美食相得益彰。
总之,芦溪老街美食振兴计划的启动,标志着我国传统美食文化迈向新的发展阶段。在传承与创新中,老街美食将继续焕发新的活力,为游客带来更加美好的美食体验。让我们共同期待,芦溪老街在美食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成为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
- • 刘凤诰廉政教育基地开课,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清代反腐庭审模拟体验
- • 鸡冠山乡“火龙灯舞”申遗成功,百米布龙嵌入LED灯惊艳夜空
- • 萍乡方言保护课程试点:守护赣西文化乡音,传承地方特色
- • 芦溪电瓷研究院突破特高压技术,助力国家电网百亿订单大获成功
- • 安源路矿工运广场沉浸式民俗剧场落成,夜游经济再添新动力
- • 麻山生态新区打造“零碳智慧村”,光伏屋顶年发电2000万度,引领绿色发展新潮流
- • 湘赣边美食产业联盟成立,萍乡腊肉与醴陵酱鸭携手开拓国际市场
- • 鸡冠山乡“黑山羊全产业链”成型,深加工产品远销大湾区
- • 全国最大矿用装备交易中心盛大开市,区块链技术助力跨境采购新篇章
- • 萍乡书香四溢:50座24小时城市书房助力市民阅读量居全省第一
- • 芦溪紫红米荣膺欧盟有机认证,电商直播助力日销突破10万单
- • 刘凤诰廉政教育基地开课,虚拟现实技术助力清代反腐庭审重现
- • 安源路矿遗址公园荣登国家工业遗产名录,井下剧场《工运风云》实景剧再现红色历史
- •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零证明”,公办学位保障率100%,让教育公平不再遥远
- • 芦溪县中医院新院区启用,DRG付费改革助力患者减负30%
- • 孽龙洞地质公园新溶洞群发现,暑期暗河漂流项目引游客蜂拥而至
- • 湘东“15分钟养老服务圈”建成,社区食堂日均供餐1.2万份,构建美好生活新格局
- • 花炮文化数字博物馆盛大开馆,互动装置重现李畋发明花炮场景
- • 安源区高坑镇荣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称号,红色研学助力村民年增收超500万元
- • 芦溪县中医院新院区盛大开诊,DRG付费改革助力患者减负25%
- • “扶贫爱心超市”积分制升级,惠及1.2万户家庭,助力脱贫攻坚战
- • 萍乡“名师飞课”系统上线,助力乡村学生共享名校课堂资源
- • 全国首个电瓷行业工业元宇宙平台在萍乡成功上线,开启智能制造新篇章
- • 扶贫资金入股孽龙洞漂流项目,8个村年分红超30万元,助力乡村振兴
- • 农村饮水提质工程竣工,10万村民喝上“直饮水”,幸福生活再升级
- • 萍乡炒粉挑战赛引万人参与,冠军5分钟炒粉50碗破纪录,美食盛宴再掀热潮
- • 全国首单稻田甲烷减排交易在莲花县成功落地,助力农民增收1200元/亩
- • 萍乡创新举措,共享农机平台手机预约收割机使用率提升3倍
- • 《纯常子文稿》元宇宙图书馆开放,跨国学者实时互动批注,文化传承迈入新纪元
- • 萍水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落地,生态种养户年获奖补万元,共筑绿色家园
- • 芦溪县“扶贫专车”助力脱贫劳动力点对点输送至长三角
- • 全国首个电瓷产业创新联合体成立,万伏级空心瓷套技术攻克在望
- • 萍乡学院锂电实验室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研发高镍电池材料引领行业新风向
- • “栗水英才”计划助力乡村教育,清华、北师大博士组团支教上栗
- • 赤山镇“米酒封坛节”启幕,千坛老酒窖藏乡村振兴愿景
- • 武功山民宿集群年营收破3亿,返乡青年创业占比超60%,乡村振兴新引擎启动
- • “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助力政务服务效能提升,企业开办仅需半天
- • 安源影视基地盛大开放,《觉醒年代》取景地重现民国风华
- • 萍乡话输入法APP上线,方言保护条例纳入地方立法:传承与创新并行,守护地方文化根脉
- • 全国首单“富硒农产品气象指数保险”在萍乡落地,为农业保驾护航
- • 武功山脚下泉水豆腐坊走红,游客体验石磨豆浆日接待千人
- • 湘东区废弃矿区变身生态农场,300户脱贫户种植富硒果蔬助力乡村振兴
- • “农耕非遗研学线路荣膺全国十佳,年接待学生达50万人次”
- • “重走凯丰长征路”AR研学上线,湘江战役指挥细节全景还原,传承红色精神
- • 莲花职业中专成功升格为高职院校,首设“无人机植保”和“电商助农”专业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新潮流
- • 《存悔斋集》英译本全球发行,刘凤诰作品入选哈佛东亚研究书单
- • 萍乡炒粉挑战赛引万人参与,冠军5分钟炒粉50碗破纪录
- • 莲花县甘祖昌干部学院荣膺全国红色教育基地,年培训学员突破十万人次
- • 萍乡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覆盖,志愿服务积分换商品,创新模式助力文明风尚
- • 大学生返乡创办“AI家庭农场”,手机养千头黑猪成现实
- • “教育强基工程”启动!安源区新建6所公办幼儿园,普惠园覆盖率超95%
- • 萍乡数字经济产业园盛大开园,20家头部企业签约入驻,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元宇宙宗祠上线,全球萍乡人虚拟共祭始祖:传承文化,跨越时空的祭祖新方式
- • 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完成,3.2万亩农田复垦助力乡村振兴
- • 萍乡高校携手中科院,共筑锂电新材料研发新篇章
- • 千年传承,上栗花炮祭祖仪式荣登人类非遗名录,神秘火药配方入库国家档案库
- • 扶贫资金入股冷链物流中心,助力脱贫村集体年增收80万元
- • 我国农村消防安全再升级:新建5个乡镇消防所,火灾响应时间缩短至10分钟
- • 武功山百万亩茶园开启绿色革命,全域禁用化学除草剂,以虫治虫技术助力生态茶园建设
- • 芦溪中学教育集团扩容,8所农村中学共享名师直播课堂,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 • 武功山旅游经济圈助力乡村发展,农家乐年收入翻番
- • 安源区扶贫社区邻里中心盛大启用,为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务
- • 全国首条烟花爆竹主题高速通车,声光电隧道再现千年技艺
- • 湘东区“防返贫保险”全覆盖,因病灾致贫户最高获赔10万,筑牢民生保障防线
- • 上栗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启用,为自闭症儿童开启“一对一”融合教育新篇章
- • 萍乡市乡村“家风积分银行”上线,道德积分助力创业梦想成真
- • 荷塘生态搬迁工程圆满竣工,800户库区移民喜迁徽派新村
- • 安源区“扶贫慈善信托”落地,千万资金精准滴灌困难家庭,助力脱贫攻坚战
- • 萍乡海绵城市产业联盟扩容,百企携手共拓千亿环保市场新蓝海
- • 全球首场“冷焰火诗词大会”上演,烟花绽放同步呈现李白诗句,诗意浪漫夜空璀璨
- • 萍乡市创新举措,教师优待卡正式推出,助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 • 安源区废弃矿区变身千亩扶贫果园,村集体年收益突破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