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工业遗产转型峰会落地安源,发布老工业区复兴“萍乡模式”
近日,一场以“工业遗产转型与老工业区复兴”为主题的全国工业遗产转型峰会在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隆重召开。此次峰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以及政府官员共聚一堂,共同探讨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新路径,为老工业区的复兴注入新的活力。
安源,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见证了我国工业发展的辉煌历程。在这里,萍乡市成功探索出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工业遗产转型之路,即“萍乡模式”。此次峰会的召开,不仅是对萍乡市在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的肯定,更是为全国老工业区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峰会期间,与会嘉宾围绕“萍乡模式”展开了深入讨论。萍乡市副市长在致辞中表示,萍乡市将以此次峰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工业遗产保护力度,推动老工业区转型升级,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共生。
“萍乡模式”的核心在于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的原则,将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产业发展相结合。具体而言,萍乡市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加强工业遗产保护。萍乡市对安源煤矿、萍乡钢铁厂等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工业遗产进行了全面调查、登记和评估,制定了详细的保护规划,确保工业遗产得到有效保护。
二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萍乡市充分发挥工业遗产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等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三是打造特色文化品牌。萍乡市依托工业遗产资源,举办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如安源煤矿文化节、萍乡钢铁厂文化节等,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增强城市吸引力。
四是加强生态保护。萍乡市在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共生。
峰会期间,与会嘉宾还参观了萍乡市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项目,如安源煤矿博物馆、萍乡钢铁厂遗址公园等。大家纷纷表示,萍乡市在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方面取得的成果令人振奋,为全国老工业区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未来,萍乡市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政策要求,充分发挥“萍乡模式”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国老工业区转型升级,为我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 粤港澳基金会慷慨捐资千万,莲花特殊教育学校智能康复设备升级,助力特殊儿童健康成长
- • 芦溪紫红米发糕非遗工坊盛大开园,电商直播助力单日订单破5万盒
- • 上栗县杨岐山禅意小镇盛大开放:千年古刹与光影艺术完美融合,打造独特旅游胜地
- • 张佳坊乡低空经济起飞,无人机配送山货助力乡村振兴
- • 安源二小新校区启用“海绵校园”,雨水循环系统年节水万吨
- • 上栗县花炮非遗工坊助力乡村振兴,创造就业新机遇
- • 秋收起义广场光影秀国庆首演,裸眼3D技术重现革命烽火,点亮爱国情怀
- • 五陂镇“共享农场”上线,市民认领地块助力农民增收300万元
- • 电竞产业生态圈成型,全国职业联赛主场落户萍乡,开启电竞新时代
- • 萍乡学院创新扶贫模式,开设电商直播课孵化“乡村网红”助力农特产销售
- • 芦溪富硒大米品牌价值超8亿,直供粤港澳大湾区高端市场,引领绿色健康新潮流
- • 萍乡市乡村“家风积分银行”上线,道德积分助力创业梦想成真
- • 上栗花炮工匠国际邀请赛盛大开幕,传统技艺与3D打印烟花激情对决
- • 《辽史纪事本末》手稿修复:中蒙联合举办草原丝路特展展现文化交流新篇章
- • 萍乡采茶戏《孔原在莫斯科》全国巡演,再现共产国际风云,传承红色文化
- •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覆盖,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景区门票助力文明旅游新风尚
- • 广寒寨四八门高山杜鹃节盛大启幕,万亩花海免费接驳车直达,共赴春日浪漫之旅
- • 萍乡春锣非遗传承人创吉尼斯纪录,千人方言说唱致敬朱益浚:传承与创新的文化盛宴
- • 湘东“15分钟养老服务圈”建成,社区食堂日均供餐1.2万份,构建美好生活新格局
- • 萍乡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对接会硕果累累,签约项目67个,引资超400亿
- • 中国电瓷研究院揭牌仪式圆满举行,±1100千伏绝缘子核心技术突破再创新高
- • 安源区跨境电商交易额激增150%,全省首个RCEP数字贸易中心正式建成
- • “科技赋能乡村教育:新建10所乡村学校科技馆,VR设备连接中科院科普资源”
- • 赣西国际农产品冷链枢纽启用,-60℃超低温锁鲜技术引领行业发展
- • 莲花县职教中心华丽转身,升格为赣西职业技术大学,首设“无人机植保”专业引领行业发展
- • 萍乡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建设启动,三年内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500家
- • 全国最大电瓷产业基地再扩容,芦溪签约8家跨国电瓷配套企业,共谋产业新篇章
- • 莲花中学与井冈山大学共建教育硕士实践基地,助力山区教师定向培养
- • 上栗县村级工业园全覆盖,助力返乡创业企业吸纳就业超1.5万人
- • 新能源公交全域覆盖,7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打造绿色出行新风尚
- • 萍乡非遗婚服租赁服务走红,百年夏布嫁衣成年轻人新宠
- • 麻山生态食品谷二期盛大开工,预制菜产业年产值目标冲刺30亿
- • 莲花县“村BA”篮球联赛火爆出圈,决赛日助力农产品销售突破500万!
- • 武功山国际帐篷音乐节吸金3亿,助力周边民宿入住率飙升至100%
- • 袁惠渠灌区节水改造圆满完成,助力15万亩农田灌溉成本降低30%
- • 萍乡市首家社区“嵌入式养老院”正式启用,床位费优惠60%,关爱老人生活新选择
- • 安源煤矿遗址焕新颜,百年绞车房摇身一变成为咖啡馆
- • 上栗县长平乡石溪村首届辣味厨艺大赛盛大开幕,60名厨师同台竞技展厨艺风采
- • 湘赣边首个“免申即享”政策平台上线,惠企资金秒到账,助力企业高效发展
- • 莲花县启动“一生一运动”计划,全县学生免费获赠跳绳或乒乓球拍,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 • 萍乡火车站银发通道升级,智能机器人提供方言服务,温馨服务温暖人心
- • 上栗县矿区变身湿地公园,生态旅游收入翻番达8000万元
- • 萍乡布局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剑指千亿级产业集群
- • 湘东区荣膺“全国农村艺术教育实验区”,陶艺课程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 • 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全覆盖,VR设备助力在外务工父母与子女亲情互动
- • 湘东区3万亩耕地修复完成,重金属污染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 • 萍乡书香浓郁,50座24小时城市书房助力全民阅读
- • 九旬老艺人传承“麻山镇打锡歌”:濒危曲目复唱,文化瑰宝焕新生
- • 武功山乡村“零碳民宿”试点:光伏+地源热泵助力减碳80%
- • 老关镇小学“红色讲解团”走红,百名学生义务讲解凯丰故居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 • 全国首个电瓷产业研究院成立,万伏级空心瓷套技术瓶颈突破在望
- • 高坑镇农民画惊艳国际,非遗文化在巴黎绽放光彩
- • 武功山野菜包子走红,游客排队3小时只为尝一口“山野鲜”
- • 萍乡创新引擎全速运转,研发投入强度领跑全国
- • 萍乡采茶戏《三女跳崖》改编国风电音剧,B站直播百万打赏,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的完美融合
- • 全国首批“农业职业经理人”在萍乡获职称,享国企待遇,开启农业现代化新篇章
- • “家校直通车”开通!山区学生周末免费乘专线巴士往返家校
- • 袁惠渠灌区节水改造竣工,15万亩农田灌溉成本降低40%助力农业绿色发展
- • 政企合作新模式:萍乡国资平台助力中小企业纾困
- • 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签约百亿项目,萍乡牵头成立产业联盟,共谋区域发展新篇章
- • 中非农业合作园落户萍乡:20国学员共学富硒种植技术,助力全球农业发展
- • 萍乡首届辣椒文化节盛大开幕,百辣宴惊艳亮相吸引5万游客打卡
- • 跨国农业创客社区开园,30国青年共研气候智慧型农业
- • 环保烟花出口订单激增,助力800名脱贫群众就业
- • 湘赣边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正式上线,萍乡牵头整合8000台仪器设备助力科技创新
- • 上栗县“数字乡村”平台上线,智慧农业覆盖率超80%,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麻山镇富硒黑山羊产值突破5亿元,深加工产品入驻盒马鲜生,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云端乡音档案馆”:全球萍乡人共筑家乡记忆,方言短视频播放量破亿
- • 萍乡夏布绣惊艳亮相卢浮宫,非遗工艺征服欧洲时尚界
- • 安源红色研学农旅线路发布,重温革命岁月,品味田园风光
- • 上栗县教育改革再发力,32名校领导摘“官帽”变“教育家”
- • 五峰山越野赛道认证完成,配套房车营地国庆前投入使用,打造全新户外运动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