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覆盖乡村文化理事会,修订《新乡约》助力遏制高价彩礼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地方出现了高价彩礼的现象,这不仅加重了年轻人的经济负担,也影响了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为了有效遏制这一现象,各地纷纷采取措施,其中,全面覆盖乡村文化理事会,修订《新乡约》成为一项重要举措。
一、乡村文化理事会全覆盖
乡村文化理事会是乡村文化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近年来,我国各地积极推进乡村文化理事会全覆盖,旨在充分发挥乡村文化理事会的作用,传承和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遏制高价彩礼等不良风气。
乡村文化理事会全覆盖的具体措施包括:
1. 加强组织建设。各地政府将乡村文化理事会建设纳入乡村治理体系,明确理事会成员构成、职责分工等,确保理事会高效运转。
2. 开展文化活动。乡村文化理事会定期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庆典、民俗表演、民间艺术展示等,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
3.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乡村文化理事会积极挖掘、整理和保护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如民间故事、传统技艺、民间信仰等,使之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
二、修订《新乡约》
《新乡约》是我国古代乡村治理的重要文献,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为了适应新时代乡村治理的需要,各地纷纷修订《新乡约》,将其作为遏制高价彩礼的重要抓手。
修订《新乡约》的主要内容包括:
1. 强化道德约束。修订后的《新乡约》强调村民要遵守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念,反对高价彩礼等不良风气。
2. 完善村规民约。修订后的《新乡约》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一系列村规民约,如禁止铺张浪费、反对封建迷信等,引导村民树立文明乡风。
3. 加强宣传教育。修订后的《新乡约》注重宣传教育,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提高村民对高价彩礼等问题的认识,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念。
三、成效与展望
全面覆盖乡村文化理事会,修订《新乡约》以来,我国乡村高价彩礼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一方面,乡村文化理事会充分发挥了组织、协调、引导作用,推动了乡村文化建设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修订后的《新乡约》为村民提供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使村民在婚恋等方面更加理性、文明。
展望未来,我们要继续深入推进乡村文化理事会全覆盖,修订《新乡约》,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1. 传承和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
2. 培育文明乡风,提高村民的道德素质。
3. 遏制高价彩礼等不良风气,促进乡村和谐稳定。
总之,全面覆盖乡村文化理事会,修订《新乡约》是遏制高价彩礼、推动乡村治理的重要举措。我们要继续努力,为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 • 秋收起义军事会议旧址周边焕新姿,红色主题民宿集群迎客来,住宿仅需150元起
- • 安源区废弃煤矿塌陷区华丽转身,变身湿地公园展现生态奇迹
- • 中国电瓷研究院揭牌仪式圆满举行,±1100千伏绝缘子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 • 湘东区“乡村艺术银行”启动,村民用陶艺作品换积分兑商品,助力乡村振兴
- • 萍乡废弃矿区生态修复成就斐然,荣获联合国案例奖
- • 村级光伏电站全覆盖,助力脱贫户年均增收2800元
- • 湘东油茶林下土鸡养殖新模式:茶油鸡年出栏20万只,助力餐饮业繁荣
- • 萍乡市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研究成果闪耀全国学术大会
- • 南坑镇傩舞祈福夜游上线,农历每月初一十五演绎《赶鬼驱疫》
- • 芦溪电瓷产业产值突破400亿,特高压绝缘子全球市场份额超35%:中国电瓷产业的辉煌成就
- • 萍乡学院锂电新材料实验室成功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助力新能源产业发展
- • 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全面完成,智能家居走进1200户家庭
- • 上栗县花炮非遗工坊荣膺国家级示范项目,助力就业人数突破两万大关
- • 赣西粮仓振兴计划启动:萍乡高标准农田覆盖率迈向95%,助力粮食安全
- • 萍乡市擘画美食产业振兴蓝图,2025年产值目标直指100亿
- • 万龙山乡直升机观光服务盛大开启,空中俯瞰十万亩竹海云瀑
- • 萍水河综合治理获国务院表彰,劣V类水体全面清零,绿色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 • 湘东赶分社农耕节新玩法:AI测土配方搭配古法播种,传承与创新共舞
- • 我国危房改造动态清零,累计发放补贴超2000万元,助力乡村振兴
- • 上栗县创新举措,发放“新市民安居贷”,首套房利率补贴50%
- • 萍乡米面速食版进军罗森便利店,白领早餐市场迎来新选择
- • 萍乡市引领教育创新,入选国家“区块链+教育”试点,学籍档案永久上链
- • 安源区“政银担”联动,发放20亿低息贷款助力企业扩产
- • 莲花县大力引进竹纤维深加工项目,年消耗毛竹20万吨助力农民增收
- • “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1600名困难群众变身“社区网格员”助力社区治理”
- • 萍乡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文旅经济占比突破15%
- • 萍乡经开区试点“无废园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95%,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 • 张佳坊乡“打醮”仪式创新:道教音乐与现代交响乐的完美融合
- • 武功山野菜深加工项目投产,冻干蒲公英茶进军日韩市场
- • 萍乡市书房建设成果显著,市民借阅量领跑全省
- • 非遗“打锡壶”技艺走进社区,老匠人直播教学吸引百万粉丝
- • 全国电瓷产业人才培训基地落户芦溪,校企共建“订单式”技工班,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 • 萍乡市实施“两线合一”政策,全面兜底保障8.6万贫困人口
- • 安源秋收起义美食展演启动:红色菜系成为党史教育新载体
- • 武功山草甸音乐节回归,星空帐篷区新增地暖防寒系统,打造极致观演体验
- • 莲花县全面推行“一生一运动”计划,全县学生免费享受跳绳或乒乓球拍福利
- • 《李立三传记电影斩获金鸡奖,AI技术重现1927年南昌起义决策会议》
- • 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工程正式启动,年营收超千万合作社数量突破50家
- • 萍乡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覆盖,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商品新举措助力文明风尚
- • 杨岐普通寺除夕钟声直播联动全球,禅宗文化魅力吸引百万观众共赏
- • 刘凤诰“探花故里”活化工程启动,AI挑战清代才子,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 • 安源区扶贫工坊全域覆盖,助力留守妇女月均增收2800元
- • 湘东区“零碳示范村”挂牌,光伏+沼气助力绿色能源革命
- • 智能温室助力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升级,种子纯度突破99.99%
- • 全省首个村级“零碳养老院”在丹江街建成,光伏发电助力绿色养老
- • 长平乡黑山羊美食文化旅游节:全羊宴搭配手工挂面制作体验,感受传统美食魅力
- • 退役军人创业园盛大开园,首批50个军创项目揽获亿元订单,助力退役军人转型发展
- • 全国首单茶园碳汇交易在萍乡签约,茶农增收2000元/亩,绿色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 • 宋代名宦王古墓园发现廉政石刻,中纪委官网设专题解读:传承廉政文化,弘扬清风正气
- • 《纯常子文稿》元宇宙图书馆上线,全球学者实时互动批注,开启学术交流新纪元
- • 湘东区荣获“全国农村艺术教育实验区”称号,陶艺课程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 • 腊月廿四扫尘日,古法除尘与智能家政服务升级,共筑美好新年新气象
- • 数字人李立三:用语音合成技术复现湖南口音,成为党史讲解新力量
- • 老旧小区改造助力民生,2.8万户居民共享电梯加装红利
- • 央企华润助力乡村振兴:在萍乡打造百万头生猪基地,共筑美好未来
- • 生态小水电助力脱贫,反哺基础设施建设
- • 安源区智慧农业综合体签约,数字大棚助力万亩富硒农田发展
- • 湘东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盛大开园,助力乡村振兴,三年孵化企业200家
- • 萍乡与长沙携手共建教育协同发展示范区,学分互认助力人才培养新篇章
- • 上栗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盛大启用,为自闭症儿童提供“一对一”融合教育新篇章
- • 湘赣边首个“免申即享”政策平台上线,惠企资金秒到账,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 • 湘东区江口村荣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稻田艺术季魅力无限,吸引游客超20万
- • 上栗县村级养老“幸福餐桌”全覆盖,留守老人享1元美食盛宴
- • 农村学校“温暖工程”竣工,空调覆盖率100%,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 • 湘东区扶贫家政培训班结业,300名脱贫妇女签约北上广高端家政市场
- • 安源锦绣城民俗园盛大开园,沉浸式体验非遗魅力——采茶戏、皮影戏工坊精彩纷呈
- • 莲花县“一户一亩荷”工程助力农民增收,万亩富硒莲蓬年产值突破5亿
- • “全球萍乡人携手共建‘云上先贤馆’,数字祭扫突破百万次,传承文化共祭先贤”
- • 安源区智慧农业综合体落地,万亩富硒农田迈向数字化管理新时代
- • 《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实施,全市200个社区家长学校助力家庭教育新篇章》
- • 上栗县“数字乡村”平台上线,智慧农业覆盖率突破80%,助力乡村振兴
- • 芦溪紫红米电商直播助力扶贫,年销售额突破2亿,2000户贫困家庭脱贫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