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竹编扶贫车间投产,助力留守老人月均收入翻番
近年来,我国在扶贫工作中不断创新,积极探索多元化扶贫模式。近日,位于某贫困地区的非遗竹编扶贫车间正式投产,为当地留守老人带来了新的生活希望。据悉,该车间自投产以来,已有200名留守老人在此就业,月均收入达到2500元,有效助力了当地脱贫攻坚战。
非遗竹编技艺是我国传统手工艺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然而,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传统竹编工艺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为了传承这一非遗技艺,同时也为贫困地区提供就业机会,当地政府积极推动非遗竹编扶贫车间的建设。
该扶贫车间位于贫困山区,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拥有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完善的工艺流程。车间内,工人们正忙碌着制作各类竹编工艺品,如竹篮、竹椅、竹帘等。这些产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兼具艺术美感,深受消费者喜爱。
车间负责人介绍,为了确保留守老人能够顺利就业,车间在招聘过程中对年龄、文化程度等条件进行了放宽。同时,车间还专门为留守老人提供了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掌握竹编技艺。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留守老人已经能够熟练地完成各类竹编产品的制作。
据了解,该扶贫车间自投产以来,已为当地留守老人创造了200个就业岗位。这些留守老人在车间工作,不仅能够增加家庭收入,还能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据统计,留守老人的月均收入已达到2500元,较之前翻了一番。
非遗竹编扶贫车间的成功投产,不仅为当地留守老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还推动了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在车间的带动下,当地竹编产业逐渐壮大,为贫困地区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此外,非遗竹编扶贫车间还积极与市场对接,拓宽销售渠道。通过电商平台、线下实体店等多种途径,将竹编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甚至出口海外。这不仅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也为当地留守老人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
未来,当地政府将继续加大对非遗竹编扶贫车间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还将积极探索更多适合贫困地区的扶贫模式,助力更多留守老人实现脱贫致富。
总之,非遗竹编扶贫车间的投产,为我国脱贫攻坚战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传承非遗技艺的同时,也为贫困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相信在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脱贫攻坚战必将取得全面胜利。
- • 安源区荣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区”,新增学位5000个助力2万家庭共享优质教育
- • 安源区农村公路“白改黑”工程圆满收官,15分钟进城交通圈梦想成真
- • 生态护林员岗位扩招至800人,年工资增至2万元,助力绿色家园建设
- • 萍乡中学携手新加坡名校,共筑STEM教育新篇章
- • 上栗花炮产业数字化升级,安全环保型烟花出口额同比增长300%,引领行业发展新潮流
- • 国际萍乡名人研究会成立,牛津剑桥学者共建数字文献库,助力萍乡文化传承与发展
- • 南坑黑山羊基因库建成,保种量全国领先,助力地方品种传承与发展
- • 长平乡黑山羊精深加工园投运,预制羊肉出口中东,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试点社区共享药房”:慢性病患者扫码借还应急药品,便捷生活新体验
- • 乡村儿童剧团《稻田里的莎士比亚》巡演,全方言演绎《仲夏夜之梦》
- • 萍乡与粤港澳大湾区共建“菜篮子”基地:共筑绿色通道,保障民生供应
- • 芦溪紫红米荣膺欧盟有机认证,电商直播日销量突破10万单,助力乡村振兴
- • AI作业批改系统助力教育改革,覆盖全市教师机械工作量减少70%
- • 萍乡辣味经济再升级:“安源红椒”签约仪式启幕,智能机器人媒介助力产业腾飞
- • 上栗“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年产值突破30亿,再生铜铝直供特斯拉
- • 2025年6月传奇游戏新区开服指南与装备获取全攻略
- • 广寒寨四八门高山杜鹃节盛大启幕,万亩花海免费接驳车直达,共赴春日浪漫之旅
- • “武功山云雾茶”荣膺欧盟有机认证,跨境直播再创销售奇迹,单日销售额突破千万大关
- • 华为数字能源项目落户萍乡,引领中部智慧能源发展新标杆
- • 龙舟文化节首创夜光龙舟漂流,LED龙鳞随鼓点律动,成为网红景点
- • 湘东区“防返贫保险”全覆盖,因病灾致贫户最高获赔10万元,筑牢民生保障防线
- • 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萍乡片区启动,首条省际城际铁路开建,共筑区域发展新篇章
- • 芦溪紫红米电商直播日销万单,荣膺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助力乡村振兴
- • 上栗县村级养老“幸福餐桌”全覆盖,留守老人1元吃饱吃好,暖人心扉
- • 湘东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建成,社区食堂日均供餐万份,贴心服务温暖人心
- • 武功山草甸音乐节回归,星空帐篷区新增地暖防寒系统,打造极致音乐体验
- • 萍乡小炒肉预制菜年销8亿元,强势登陆盒马、山姆全国货架,引领中式预制菜新潮流
- • 天兵新材料项目稳步推进,设备调试阶段开启,年产值有望突破4亿元
- • 武功山脚下乡村民宿集群年营收破2亿,户均增收15万元,乡村振兴新路径!
- • “贫困学子圆梦计划”:助力贫困学子踏上重点大学之路,奖励1万元助力梦想起航
- • 芦溪镇扶贫站长林红梅助销滞销蔬菜1万斤,荣膺“学习达人”称号
- • 全国首推“莲田碳汇贷”,万亩荷塘碳配额融资超亿元,绿色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 • 湖塘古村实景版《牡丹亭》惊艳开演,明清宅院变身昆曲舞台
- • 萍乡环保科技园启用AI监测系统,实时管控500家企业排放,助力绿色转型
- •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服务标准化,助力教育公平迈出坚实步伐
- • 非遗技艺“打锡壶”走进中小学校本课程,学生作品闪耀淘宝众筹舞台
- • 芦溪农民武术大会开擂,十八般兵器对决引全网直播,传承民间武术魅力
- • 高坑镇煤城夜市重启,百年螺蛳粉摊荣获“江西老字号”称号,传承与创新共绘古镇新篇章
- • 上栗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盛大启用,自闭症儿童迎来“一对一”融合教育新篇章
- • 全国首单茶园碳汇交易在萍乡签约,茶农增收2000元/亩,绿色经济再添新动力
- • 上栗县“专精特新”企业数量翻番,25家小巨人领跑细分领域
- • 萍乡启动“银龄讲学计划”,百名退休特级教师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 • 赣湘边冷链物流枢纽投运,湘东农产品24小时直达大湾区餐桌,开启农业发展新篇章
- • 杨岐禅宗文化节盛大开幕,禅茶、禅医、禅武体验引游客30万
- •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在萍乡落地生根,首批学徒荣获国际认证
- • 萍乡中考改革新举措:过程性评价引入,体育艺术成绩占比提升至20%
- • 萍水河生态航道通航,千吨级货船直通长江经济带:绿色航运新篇章
- • 萍乡试点农田数字确权,开启土地经营权分割上链交易新纪元
- • 劳动教育必修化:每校建1亩农田,学生承包“责任田”,培养新时代劳动精神
- • 湘东霉豆腐工业化生产,真空包装热销北上广深,传统美食焕发新活力
- • 《萍乡采茶戏《孔原在共产国际》全国巡演,重现1928年莫斯科风云》
- • 上栗县长平乡石溪村首届辣味厨艺大赛盛大开幕,60名厨师同台竞技展厨艺风采
- • 湘东区“乡村工匠”培育工程:老篾匠带徒500人,非遗技艺薪火相传
- • 桐木镇傩面烟花惊艳亮相进博会,文化IP授权额突破5000万元
- • 芦溪县创新举措,公费师范生签约即享10万元补贴,助力“未来教师计划”落地生根
- • 中非现代农业合作园盛大启用,20国学员共同学习富硒种植技术
- • 湘赣边首个“免申即享”政策平台上线,惠企资金秒到账,助力企业快速发展
- • 夜光龙舟漂流惊艳亮相,LED龙鳞律动成网红景点——龙舟文化节创新之举
- • 特殊教育学校“送教上门”服务,照亮重度残疾儿童的未来之路
- • 濒危技艺焕新生:非遗工坊助力留守妇女就业,传承花果雕刻之美
- • 粤港澳大湾区食品龙头进驻,萍乡富硒食品加工园年产值突破50亿
- • 萍乡市“扶贫健康小屋”助力村村覆盖,AI诊疗系统为村民远程问诊提供便捷
- • 莲花县甘祖昌干部学院荣膺全国红色教育基地,年培训学员突破10万人次
- • 湘东皮影戏非遗体验馆正式上线,亲子家庭定制专属皮影剧,传统文化体验新方式
- • 萍乡:老工业城市蝶变,数字经济规模三年翻两番
- • 湘东区发放1.2亿元创业担保贷款,助力800家小微企业蓬勃发展
- • 安源区废旧矿区华丽转身,打造数字经济产业园,年孵化科创企业超百家
- • 数字人民币助力农业发展,涉农补贴资金到账提速至2小时
- • 萍乡设立50亿产业引导基金,聚焦新能源、新材料赛道助力产业升级
- • 萍乡市35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成,1.2万户搬进“幸福家园”
- • 湘东区创新“光伏+农业”模式,10万亩农田实现“棚顶发电、棚下种菇”
- • 芦溪县搬迁社区智慧化管理,人脸识别系统守护独居老人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