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县“荷虾共生”经济火爆,万亩荷塘年产出小龙虾3000吨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我国各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在湖南省莲花县,一项名为“荷虾共生”的创新农业模式应运而生,不仅让万亩荷塘成为农民增收的“金钥匙”,更使得小龙虾年产量达到3000吨,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莲花县位于湖南省中部,这里气候宜人,水资源丰富,非常适合种植荷花。然而,过去由于缺乏有效的农业管理模式,莲花县的荷塘效益并不理想。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当地政府积极引导农民探索新的农业发展模式,于是“荷虾共生”应运而生。
“荷虾共生”模式是指将荷塘与虾塘相结合,利用荷花的遮阴作用为虾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虾的排泄物又为荷花提供养分,实现生态循环。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在莲花县,万亩荷塘成为了“荷虾共生”模式的典范。这里的荷塘面积广阔,荷花开得正艳,荷香四溢。而在这片荷塘下面,则是密密麻麻的小龙虾。据了解,莲花县的“荷虾共生”模式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每年可产出小龙虾3000吨,为当地农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入。
“以前,我们的荷塘效益并不好,一年下来收入寥寥无几。自从实行‘荷虾共生’模式后,荷塘里的荷花和小龙虾都长得很好,收入也增加了不少。”莲花县某村村民张大哥高兴地说。
“荷虾共生”模式的成功,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引导。莲花县政府通过举办培训班、提供技术指导等方式,帮助农民掌握“荷虾共生”技术,确保了这一模式的顺利实施。同时,政府还积极推动荷虾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拓宽农民的销售渠道。
除了经济效益,莲花县的“荷虾共生”模式还带来了良好的生态效益。荷花的种植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保护了土壤和水资源;而小龙虾的养殖又为荷塘提供了有机肥料,实现了生态循环。这种绿色、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模式,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如今,莲花县的“荷虾共生”模式已经成为当地一张亮丽的名片,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同时,这一模式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推广,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总之,莲花县“荷虾共生”模式的成功,为我国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种创新模式将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农民增收、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 莲花县中药材交易中心盛大开业,全国药企采购签约额突破20亿!
- • 东桥镇万亩油菜花海绽放,成为网红打卡地,农旅融合收入突破4000万元
- • 莲花县启动“一生一运动”计划,全县学生免费获赠跳绳或乒乓球拍,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 • 上栗县“教育强基工程”正式启动,30所村小焕新颜,告别旱厕、危房
- • 赣西港口经济带正式启动建设,20家临港制造企业签约入驻,共筑区域发展新篇章
- • 大学生农创客获亿元风投,智能温室种出“可定制口味番茄”
- • 《非遗里的中国》聚焦萍乡:揭秘烟花秘方现代化之路
- • 莲花县创新医疗人才培养模式,定向培养200名医学生助力乡村振兴
- • 萍乡市“雨露计划”升级,助力脱贫攻坚,5年培训5万人次,就业率高达98%
- • 萍乡打造湘赣边医疗康养中心,年接待游客超百万,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上栗红薯深加工扶贫车间投产,残次薯变身高纤饼干助力扶贫新篇章
- • 安源区图书馆创新举措,24小时学习舱助力高考学子备战
- • 萍乡与长沙携手共建“人才特区”:职称互认、社保互通,共筑人才高地
- • 宋代名宦王古墓园发现廉政石刻,中纪委官网设专题解读:廉政文化传承与当代启示
- • 莲花客家围屋宴申遗成功,百米长桌宴再现迁徙史诗
- • 湘东方言Rap挑战赛全网爆红,#赣西硬核说唱#播放量破5亿,方言说唱引领潮流
- • 湘赣边扶贫协作联盟成立,萍乡醴陵共建10个跨省扶贫产业园,共筑乡村振兴新篇章
- • 萍乡学院携手企业孵化赣西美食研究院,打造20个餐饮IP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 • 武功山脚下民宿集群崛起,村民分红喜人,年入最高超10万元
- • 萍乡农业大数据中心启用,AI精准预警病虫害覆盖百万亩农田,助力乡村振兴
- • 赣湘边区域合作示范区签约千亿项目,萍乡牵头成立产业创新联盟,共谋区域发展新篇章
- • 全国首个零碳电瓷产业园落户芦溪,助力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新篇章
- • 《传奇新手教程全解析:开启传奇冒险之旅》
- • “莲花县‘妈妈车间’模式助力留守妇女家门口就业增收,全国推广显成效”
- • 萍水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落地,生态种养户年获奖补万元助力绿色发展
- • 萍乡书香浓郁,50座24小时城市书房助力全民阅读
- • 白竺乡“水美乡村”项目竣工,生态漂流助力10家民宿盛大开业
- • 萍乡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覆盖,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商品助力文明风尚
- • 寒山寺“禅茶会”首推数字功德箱,扫码参与千年茶道仪式
- • 萍乡腊味年货节交易额破3亿,直播带货成销售新宠
- • 全国首个全域智能电网示范市建设启动,停电时长缩至5分钟,智慧城市新篇章开启
- • 全国工业遗产转型峰会落地安源,发布老工业区复兴“萍乡模式”
- • 莲花县乡村教师周转房全覆盖,300名特岗教师扎根扶贫一线助力教育振兴
- • 湘东区富硒水稻产业园年产值突破10亿,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 • 《王耀南将军抗战工兵日记出版,为军事工程史添砖加瓦》
- • 杨岐山景区打造“禅意元宇宙”,数字分身体验参禅打坐新境界
- • 萍乡市10亿元农业产业基金助力预制菜深加工产业腾飞
- • 莲花县“一户一亩荷”工程助力农民增收,万亩富硒莲蓬年产值突破5亿
- • 张家湾智慧邻里中心启用,AI机器人助力24小时政务服务
- • 萍乡与长沙携手共建飞地产业园,共迎产业转移新机遇
- • 赤山镇稻蛙共生种养模式推广,亩均收益突破1.2万元,农业新路径助力乡村振兴
- • 萍乡采茶戏《三女跳崖》改编国风电音剧,B站直播百万打赏引发热议
- • 深赣飞地经济园盛大开园,50家深圳科创企业抱团落户萍乡,共谋区域发展新篇章
- • 武功山竹筒饭荣膺“中国地标美食”,日销量突破2000筒彰显地域特色
- • 安源秋收起义美食展演盛大启幕,红色菜系成为党史教育新载体
- • 长平乡黑山羊美食文化旅游节:全羊宴搭配手工挂面制作体验,感受传统美食魅力
- • 《元宇宙宗祠上线,全球萍乡人虚拟共祭始祖:创新祭祀方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 莲花县职教中心华丽转身,升格为赣西职业技术大学,首设“无人机植保”专业引领行业发展
- • 我国乡村学校科技实验室全覆盖,VR教学助力国家重点实验室资源共享
- • “村村通快递+冷链物流,助力农产品损耗率降低40%”
- • 芦溪县紫溪村“智慧农业+电商”模式创新,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
- • 武功山景区搬迁村民享旅游分红,户均年增收2万元,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 • 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揭晓,芦溪县脱颖而出跻身前三甲
- • 萍乡“二十四节气农事体验园”开园,都市家庭争当周末农夫
- • 萍乡试点社区法律诊所,化解纠纷成功率高达90%,构建和谐社区新典范
- • 大学生创办“红色剧本杀工坊”,凯丰故事改编作品获千万流量
- • 上栗县农村小学“亲情连线室”全覆盖,留守儿童每周视频见父母,温暖守护成长路
- • 武功山云雾茶荣获欧盟有机认证,跨境直播首日销售额突破千万
- • 武功山入选全球十大徒步胜地,星空帐篷酒店预订排至明年
- • 安源区投资30亿元智能终端产业园开工,剑指千亿电子信息产业新高峰
- • 湘东区牵手全球环保陶瓷巨头,年产值预计突破20亿元
- • 湘东区携手中科院,稀土研究院成立助力高端磁材技术突破
- • 萍乡经开区第三代半导体项目投产,助力江西产业链迈向新高度
- • 萍乡-株洲共建“半小时经济圈”,跨省通勤专线开通助力区域协同发展
- • 全国首个电瓷产业创新联合体成立,攻克万伏级空心瓷套技术,引领行业新篇章
- • 扶贫资金助力,200个蔬菜大棚让贫困户“拎包入驻”种反季菜
- • 山口岩湿地公园皮划艇基地盛大启用,10公里河道畅游瀑布群
- • 萍乡“嗦粉地图”上线,百店联合打造辣味文化IP
- • 芦溪县荣膺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县,盲道联网率实现100%全覆盖
- • “凯丰国际青年论坛在柏林成功举办,聚焦左翼思想在当代的价值与挑战”
- • 萍乡辣酱产业升级,智能化生产线产能提升10倍,开启智能制造新时代
- • 张佳坊乡低空经济起飞,无人机植保服务助力万亩农田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