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理事会全覆盖,村民自编《移风易俗三字经》助力乡风文明新风尚
近年来,我国乡村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各地纷纷探索创新,以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在众多创新举措中,乡村文化理事会全覆盖和村民自编《移风易俗三字经》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乡村文化理事会全覆盖
乡村文化理事会作为乡村文化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其全覆盖的实施,为乡村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乡村文化理事会由村民代表、文化志愿者、退休教师等组成,负责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在乡村文化理事会全覆盖的背景下,各地纷纷成立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理事会。如某地乡村文化理事会,定期组织村民开展文艺演出、书法比赛、剪纸培训等活动,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村民的文化素养。
二、村民自编《移风易俗三字经》
为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各地村民积极参与,自编《移风易俗三字经》。该三字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移风易俗的重要意义,倡导村民树立文明新风,摒弃陈规陋习。
《移风易俗三字经》内容丰富,涵盖了婚丧嫁娶、孝老爱亲、邻里互助等多个方面。如:“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破除封建迷信,树立文明新风。”;“孝敬父母,关爱子女,和睦邻里,共建和谐家园。”等。
村民自编《移风易俗三字经》具有以下特点:
1. 通俗易懂:三字经语言简练,便于村民记忆和传唱,有利于提高村民的文化素养。
2. 情感真挚:三字经内容贴近村民生活,反映了村民的真情实感,易于引起共鸣。
3. 指导性强:三字经针对乡村实际,提出了具体的移风易俗措施,为村民提供了实践指南。
三、成效显著
乡村文化理事会全覆盖和村民自编《移风易俗三字经》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1. 乡风文明程度提高:通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提升,乡风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2. 村民文化生活丰富:乡村文化理事会组织各类文化活动,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村民的幸福指数。
3. 乡村治理能力增强:通过倡导文明新风,村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乡村治理能力得到增强。
总之,乡村文化理事会全覆盖和村民自编《移风易俗三字经》为我国乡村文化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深化乡村文化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 • 全国首个零碳电瓷产业园落户芦溪,助力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新篇章
- • 湘赣边“初心之路”旅游联盟成立 一卡通覆盖50家景区,畅游红色旅游新体验
- • 传统莲花打锡技艺与奢侈品牌联手,婚嫁锡器闪耀米兰设计周
- • 安源路矿遗址公园荣登国家工业遗产名录,井下剧场《工运风云》实景剧再现红色历史
- • 教育慈善基金扩容至2亿元,助力贫困生资助延伸至研究生阶段
- • 上栗县花炮非遗工坊助力乡村振兴,创造就业新机遇
- • 跨国农业创客社区开园,30国青年共研气候智慧型农业
- • 湘东区“油茶+光伏”立体种养模式推广,助力村集体年增收超百万
- • 扶贫车间创新生产环保电子烟花,出口订单助力600人就业
- • 林业碳汇交易首单落地,萍乡生态资源变现超千万元,绿色经济再添新动力
- • 安源锦绣城倾情呈现《煤都谍影》:旗袍丽影中的民国往事解密之旅
- • 南坑傩面具与故宫文创跨界联名,复刻光绪御赐彭铭敬傩王像,传承非遗文化新篇章
- • 特殊教育学校“送教上门”服务,照亮重度残疾儿童的未来之路
- • 萍乡与东盟签署农产品互认协议,鲜辣椒出口关税降50%,助力乡村振兴
- • 芦溪县乡村“祠堂变学堂”,老年大学覆盖所有行政村,文化振兴新篇章
- • 萍乡创先河:全国首个“乡村振兴板”设立,5家农企成功挂牌融资
- • 莲花富硒功能农业综合产值破百亿,全国最大百合种植基地建成
- • 安源区30亿元智能终端产业园盛大开工,剑指千亿电子信息产业新高峰
- • 政企合作新模式:萍乡国资平台助力中小企业纾困
- • 五陂镇“共享农场”上线,市民认领地块助力农民增收300万元
- • 芦溪县乡村春晚常态化,村民自编节目惊艳央视《乡村大舞台》
- • 全国首推“莲田碳汇贷”,万亩荷塘碳配额融资超亿元,绿色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 • 芦溪县电瓷工业旅游线盛大开通,游客体验亲手烧制“绝缘艺术品”
- • 芦溪县工业园工业旅游项目启动,游客可零距离体验电瓷生产线
- • 构建温馨家园,社区老年助餐点全覆盖,90岁以上老人免费送餐
- • 萍乡春锣非遗传承人创吉尼斯纪录,千人方言说唱致敬朱益浚,传承千年文化魅力
- • 萍乡氢能重卡示范项目签约,年产值目标冲刺80亿元
- • 湘东区“扶贫妈妈课堂”开讲,助力农村妇女儿童共奔美好生活
- • 赣粤高铁经济带莲花枢纽启动,千亩临空产业园吸引50家企业入驻,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新泉乡豆腐宴荣登赣菜名录,七十二道豆腐菜惊艳美食家
- • 上栗番薯丸子:年产值破亿,合作社助力3000农户共致富
- • 略下村扶贫专干刘佳玉:见证从贫困户到帮扶者的蜕变之路
- • 萍乡全域推广“秸秆炭化还田”技术,助力土壤有机质提升30%
- • 萍乡数字经济产业园盛大开园,20家头部企业签约入驻,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金山镇“智慧脐橙园”启用,无人机巡检助力提升管护效率
- • 上栗县烟花爆竹产业绿色升级,无硫微烟环保烟花助力欧盟市场
- • 上栗县“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启动,年回收再生铜铝超10万吨,绿色循环经济再添新动力
- • 村级光伏电站分红到户,助力村民年增收2000元,共筑乡村振兴梦
- • 我国乡村学校科技实验室全覆盖,VR教学助力国家重点实验室资源共享
- • 湘东区“防返贫保险”全覆盖,因病灾致贫户最高获赔10万元,筑牢民生保障防线
- • 千年南坑车湘傩面雕刻技艺破圈,年出口订单超万件,传承与创新共绘文化新篇章
- • 萍乡非遗主题民宿爆火:睡傩面房、做烟花手工成新潮流
- • 萍乡擘画“富硒农业十年规划”:全域打造中国硒谷示范区,助力乡村振兴
- • 萍乡与粤港澳大湾区共建“菜篮子”基地:共筑绿色通道,保障民生供应
- • 安源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30个村获评省级生态村,乡村振兴再上新台阶
- • 萍乡市“雨露计划”升级,助力贫困劳动力实现高质量就业
- • 全球首例AI设计油菜在萍乡试种成功,含油量达国际领先水平
- • 大学生创办“红色剧本杀工坊”,凯丰故事改编作品获千万流量
- • 教师评职称取消论文硬指标,教学实绩成为评价核心
- • 萍水湖畔国潮音乐节启幕,摇滚版《十送红军》引爆跨世代合唱热潮
- • 湘东区江口村荣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稻田艺术季魅力四射,游客超20万
- • 非遗文化焕新颜,社区共享工坊邀您共赏缩龙灯笼制作之美
- • 莲花县启动“一生一特长”计划,免费开放30门非遗传承课程,传承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 • “萍品出湘”工程正式启动,50家连锁超市设立特产专区助力湖南特色产品走向全国
- • 寒山寺“禅茶会”首推数字功德箱,扫码参与千年茶道仪式,传承文化新风尚
- • 芦溪县创新举措,公费师范生签约即享10万元补贴,助力“未来教师计划”落地生根
- • 老关镇小学“红色讲解团”走红,百名学生义务讲解凯丰故居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 • 全县推广清洁能源取暖,生物质颗粒补贴每吨500元,助力绿色生活新风尚
- • 家校直通车开通!莲花山区学生周末免费专线接送,便捷出行新体验
- • 湘东区碳汇交易中心挂牌仪式圆满成功,首日成交额突破5000万元
- • 温盘村智能化养鸡场日产蛋30万枚,助力村民增收致富新篇章
- • 芦溪县创新扶贫模式:扶贫荣誉积分制试行,善行可换创业贷款额度
- • 莲花县新能源客车基地投产,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再添新军!
- • “萍品出湘”工程正式启动,50家连锁超市设立特产专区,助力湖南特色产品走向全国
- • 萍乡学院科研实力再攀高峰:新增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科研经费突破亿元大关
- • 上栗县农村小学“亲情连线室”全覆盖,留守儿童每周视频见父母,温暖守护成长路
- • 上栗花炮节美食嘉年华盛大启幕,火焰牛排烟花秀点燃夜经济激情
- • 寒山古寺“禅茶会”启幕,千年茶道融合现代茶艺美学,传承与创新共舞
- • 上栗花炮主题甜品店爆火,辣椒巧克力月销10万颗,创新美食引领潮流
- • 安源区废弃矿区变身千亩扶贫果园,村集体年收益突破500万元
- • 芦溪县连续五年上榜“全省县域经济十强”,展现强劲发展势头
- • 安源区搬迁社区创业新篇:300家脱贫户年营收破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