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坊镇“渔光互补”项目并网,水上发电水下养鱼年收益千万
近年来,我国在新能源领域不断取得突破,而“渔光互补”项目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近日,位于江西省宜春市升坊镇的“渔光互补”项目成功并网,这不仅标志着我国新能源事业迈出了新的步伐,更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年收益。
“渔光互补”项目是一种新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它将太阳能发电与渔业养殖相结合,实现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在升坊镇,这一项目将水面用于养殖鱼类,水下则铺设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发电。这种创新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还实现了绿色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升坊镇的“渔光互补”项目占地约200亩,总投资约5000万元。项目采用先进的光伏发电技术和现代化的养殖技术,预计每年可发电约100万千瓦时,同时养殖鱼类产量可达10万公斤。这一项目预计年收益可达千万级别,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升坊镇充分发挥了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首先,在光伏发电方面,项目采用了高效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提高了发电效率。同时,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使光伏板与水面养殖区域有机结合,实现了发电与养殖的双赢。其次,在渔业养殖方面,项目引进了优质鱼类品种,采用先进的养殖技术,提高了鱼类的产量和品质。
项目并网后,升坊镇的“渔光互补”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首先,光伏发电为当地居民提供了绿色、清洁的电力资源,改善了当地电力供应状况。其次,渔业养殖为当地农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此外,项目还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升坊镇的“渔光互补”项目在环保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项目在发电过程中,实现了零排放、零污染,为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项目还带动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优美的生态环境。
随着“渔光互补”项目的成功实施,我国新能源事业取得了新的突破。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大对新能源领域的投入,推动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同时,各地政府也将积极探索创新,将新能源项目与当地产业发展相结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
总之,升坊镇“渔光互补”项目的成功并网,为我国新能源事业树立了典范。这一项目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年收益,还为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新能源事业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 湘东客家山歌大赛盛大开幕,AI技术助力濒危方言保护
- • 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全覆盖,VR设备助力连接在外务工父母
- • 湘东皮影戏跨界融合创新,打造红色经典《安源大罢工》新剧目
- • 家校直通车开通!莲花山区学生周末免费专线接送,家校共筑温馨桥梁
- • 芦溪富硒大米品牌价值超8亿,直供粤港澳大湾区高端市场,引领绿色健康新潮流
- • 光伏+车棚扶贫项目并网,照亮脱贫家庭幸福生活
- • 湘赣边“初心之路”旅游联盟成立 一卡通覆盖50家景区,畅游红色旅游新体验
- • 九旬“打锡歌”传承人收徒,濒危曲目抢救成功,麻山镇文化瑰宝焕发新生
- • 安源区扶贫慈善信托落地,千万资金精准滴灌困难家庭,助力脱贫攻坚战
- • 武功山民宿创新引入CSA模式,城市家庭远程操控现实菜园
- • 湘东油葵花海成网红打卡地,村集体旅游分红喜人,户均收入达2万元
- • 莲花县携手中科院共建富硒实验室,15家种业龙头企业签约助力乡村振兴
- • 萍乡市“国企联村”计划落地,30家国企携手助力乡村振兴
- • 构建温馨家园,社区老年助餐点全覆盖,90岁以上老人免费送餐
- • “莲花县‘妈妈车间’模式全国推广,留守妇女月均增收3500元,助力乡村振兴”
- • 安源区元宇宙产业园签约仪式盛大举行,VR技术再现“毛主席来安源”历史场景
- • 安源区跨境电商交易额激增150%,全省首个RCEP数字贸易中心正式建成
- •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携手31所中小学,创新打造“沉浸式红色思政课”品牌
- • 百亿级新能源电池项目落户萍乡经开区,助力赣西锂电产业链升级
- • 山口岩瀑布水幕电影《西游记》首映,经典取景地故事全新演绎
- • 芦溪县紫溪村“智慧农业+电商”模式创新,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
- • 萍乡书香浓郁,50座24小时城市书房助力全民阅读
- • 安源区农村快递进村率达100%,家门口收寄破解“最后一公里”
- • 萍乡学院锂电实验室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研发高镍电池材料引领行业新风向
- • 芦溪县创新举措,公费师范生签约即享10万元补贴,助力“未来教师计划”落地生根
- • 上栗县“幸福食堂”全覆盖,留守老人仅需1元享三菜一汤的幸福时光
- • 羊狮慕悬崖书法家挑战赛:无人机吊挂宣纸,10米狂草创世纪
- • 湘东区荣膺“全国农村艺术教育实验区”,陶艺课程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 • 华为数字能源项目落户萍乡,引领中部智慧能源发展新标杆
- • 张佳坊乡徐霞客古道研学季盛大开启,徒步打卡赠《游日记》线装书
- • 莲花县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万册图书流动服务山区教学点
- • 萍乡老字号美食地图:30家百年店铺串联成线,探寻赣菜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 萍乡奥体中心全力冲刺省运会主场馆建设,2026年精彩亮相在即
- • 莲花县“一户一亩荷”工程助力农民增收,万亩富硒莲蓬年产值突破5亿
- • 萍乡炒粉挑战赛引万人参与,冠军5分钟炒粉50碗破纪录,美食盛宴再掀热潮
- • 芦溪县电瓷产业链下沉乡村,20个扶贫车间助力2000人脱贫致富
- • 农村寄宿制学校改造升级,5000名学生享受恒温淋浴新体验
- • 扶贫车间创新生产环保电子烟花,出口订单助力600人就业
- • 预制菜扶贫车间投产,莲花血鸭年销额破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 • 萍乡首条云巴通车,便捷交通助力城市新篇章
- • 萍乡“吃辣挑战赛”引爆南正街,辣味文创店成网红打卡点
- • 高铁+文旅专列开通!萍乡至长沙周末游套餐销售火爆,畅游湘赣风情两日游
- • 杨岐山景区夜游项目盛大开启,光影秀重现禅宗祖庭千年盛景
- • 莲花县竹纤维深加工项目投产,年消耗毛竹20万吨助力农民增收新篇章
- • 安源区教师“县管校聘2.0”政策落地,骨干教师流动比例显著提升
- • 芦溪县试点“以工代赈”,村民参与基建日薪不低于150元,助力乡村振兴
- • 湘赣边首个“免申即享”政策平台上线,惠企资金秒到账,助力企业高效发展
- • 扶贫资金助力山地果园,光伏提灌站破解灌溉难题
- • 合丰蛋鸡合作社扶贫项目助力农民增收,累计销售滞销鸡蛋700万枚
- • 玉皇山千年红豆杉群惊艳亮相,国庆期间生态科考步道正式开放
- • 清代女诗人钟令嘉作品数字藏品首发,成交额破千万,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 • 腊市镇富硒葡萄采摘季盛大开启,20个品种任您“认养果树”
- • 萍乡首家工业遗址咖啡馆惊艳亮相,百年竖井塔成打卡新地标
- • 上栗花炮主题甜品店爆火,辣椒巧克力月销10万颗,创新美食引领潮流
- • 我国危房改造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累计发放补贴超2000万元
- • 湘东农耕文化节新玩法:AI虚拟稻田认养融合古法耕作体验
- • 电影《李立三》荣获华表奖,AI技术复原南昌起义决策关键场景
- • 莲花县“一村一品”工程硕果累累,特色农产品年销售额突破5亿大关
- • 上栗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启用,为自闭症儿童开启“一对一”融合教育新篇章
- • 萍乡城市更新项目正式启动,老矿区华丽转身成为文创产业基地
- • 龙舟文化节首创夜光龙舟漂流,LED龙鳞随鼓点律动,成为网红景点
- • 广寒寨星空诗歌节华丽升级,帐篷影院连播贾樟柯乡村题材电影
- • 方言保护条例实施:公交车到站双语播报,保留俚语特色,传承地方文化
- • 武功山旅游经济圈助力乡村发展,农家乐年收入翻番
- • 安源区“扶贫慈善信托”落地,千万资金精准滴灌困难家庭,助力脱贫攻坚战
- • 神泉乡小学“共享厨房”启用,留守儿童学做莲花血鸭传承家乡味
- • 银河镇低空经济产业园盛大开园,无人机物流网络覆盖赣湘鄂,开启智慧物流新时代
- • 萍乡学院锂电新材料实验室成功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助力新能源产业发展
- • 萍乡市实现“两线合一” 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同步提升,助力8.6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 • 老旧小区改造引入社会资本,物业增值收益反哺民生——构建和谐社区新篇章
- • 莲花县“富硒农耕研学基地”开课,学生亲历水稻基因测序实验
- • 夜光龙舟漂流点亮文化节,LED龙鳞律动成网红新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