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山镇稻蛙共生种养模式推广,亩均收益突破1.2万元,农业新路径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型农业模式层出不穷。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的赤山镇,一种名为“稻蛙共生”的种养模式正在当地推广,不仅实现了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还让亩均收益突破了1.2万元,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稻蛙共生是一种将水稻种植与青蛙养殖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水稻田中既种植水稻,又养殖青蛙,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水稻为青蛙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而青蛙在捕食害虫的同时,还能疏松土壤,促进水稻生长。
赤山镇的稻蛙共生模式,首先从选址开始就充分考虑了生态环境。选择在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的区域进行种植,确保水稻和青蛙的生长需求得到满足。在种植过程中,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障了水稻和青蛙的健康生长。
在稻蛙共生模式中,水稻和青蛙的养殖周期相互配合。水稻生长的初期,青蛙在田中捕食害虫,为水稻提供保护;水稻生长的中期,青蛙逐渐长大,成为水稻田中的“捕虫专家”,此时水稻可以为青蛙提供充足的食物;水稻收获后,青蛙进入繁殖期,为来年的水稻种植提供种源。
据了解,赤山镇稻蛙共生模式推广以来,亩均收益已突破1.2万元。这一成果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一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稻蛙共生模式将水稻田与青蛙养殖相结合,实现了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了土地产出。
二是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通过生物防治技术,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
三是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稻蛙共生模式下的水稻和青蛙产品,因具有绿色、健康的特点,市场需求旺盛,价格较高。
四是促进了农民增收。稻蛙共生模式为农民提供了新的增收途径,有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五是推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稻蛙共生模式实现了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赤山镇稻蛙共生模式的成功推广,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未来,我国应进一步推广这一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同时,各地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探索更多适合当地的生态农业模式,为农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 • 扶贫资金助力乡村发展,烟花代工点为留守老人开辟新生活
- • “乡村振兴‘艺术介入计划’:废弃厂房变身当代美术馆,焕发乡村新活力”
- • 杨岐普通寺禅茶大会盛大开幕,百人茶席演绎“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传统美德
- • 杨岐山景区夜游项目盛大开启,光影秀重现禅宗祖庭千年盛景
- • 萍乡非遗主题民宿爆火:睡傩面房、做烟花手工成新潮流
- • 萍乡中学与新加坡名校缔结姊妹校,携手共推STEM教育新篇章
- • 智慧路灯照亮主城区,免费WiFi与充电桩助力便民出行
- • “安源煤矿遗址光影艺术展启幕:AI生成画作讲述工业文明变迁”
- • 鸡冠山乡新材料产业园投产,半导体靶材突破国外垄断,助力我国科技发展
- • 安源路矿工人祭窑神百年仪式复原:虚拟现实技术再现井下祈福场景
- • 山口岩瀑布水幕电影首映,《西游记》取景地故事全新演绎
- • 赣湘边最大返乡创业园落成,助力5000人本地就业
- • 宣风镇富硒果蔬产业园建成,直供粤港澳大湾区商超,助力乡村振兴
- • 刘凤诰楹联艺术展惊艳纽约时代广场,智能毛笔体验引爆热潮
- • 武功山国际帐篷诗歌节盛大开幕,万名诗人共绘“云端长卷”
- • 农村寄宿制学校改造升级,5000名学生共享恒温淋浴房新体验
- • 老旧小区改造:社会资本助力,物业增值收益反哺民生
- • 芦溪县搬迁社区智慧化管理,人脸识别系统守护独居老人安全
- • 全国首单稻田甲烷减排交易在莲花县成功落地,农民增收1200元/亩
- • 赣粤高铁经济带莲花枢纽启动,千亩临空产业园吸引50家企业入驻,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安源区搬迁社区创业新篇:300家脱贫户年营收破千万
- •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覆盖,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景区门票,构建和谐社区新风尚
- • 源南乡石磨茶油坊复建,传统榨油技艺成研学热点
- • 传统花炮厂华丽转身,电子火药企业助力航天事业
- • 大学生创新力爆棚,红色剧本杀改编游戏点击量破亿,凯丰故事焕发新生
- • 萍乡市外资企业“绿色通道”全面开通,全程代办服务助力企业高效入驻
- • 莲花血鸭标准化生产车间投产,全国连锁门店突破2000家,引领餐饮行业新潮流
- • 上栗县村级工业园蓬勃发展,助力返乡创业企业吸纳就业超1.5万人
- • 政府投资建设500个蔬菜大棚,贫困户“零租金”入驻,助力乡村振兴
- • 湘东区工业陶瓷3D打印中心投产,助力定制化耐腐蚀部件出口德国
- • 数字人李立三:用语音合成技术复现湖南口音,成为党史讲解新力量
- • 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校增至8所!芦溪校园足球联赛再掀热潮,万人观赛盛况空前
- • 数字人民币助力农业发展,涉农补贴资金到账提速至2小时
- • 鸡冠山杜鹃花海民谣季帐篷营地夜话会,30天狂欢盛宴即将开启!
- • 新泉温泉度假村盛大推出竹林药浴,百种中草药泡池免费体验,养生之旅再升级!
- • 碧湖潭森林公园高空玻璃漂流盛装启幕,全长2.1公里,挑战200米落差极限!
- • 萍乡经开区绿色建筑产业园盛大落地,装配式建材产能跃居中部第一
- • 萍乡市创新服务模式,外资企业“绿色通道”全程代办缩短至3个工作日
- •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服务标准化,助力教育公平迈出坚实一步
- • 莲花中学与井冈山大学共建教育硕士实践基地,助力山区教育人才培养
- • “重走凯丰长征路”数字研学上线,AR技术再现湘江战役指挥细节,传承红色精神
- • 湘东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建成,社区食堂日均供餐万份,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 • “萍品出湘”工程正式启动,50家连锁超市设立特产专区助力湖南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
- • 芦溪老街夜经济焕新颜,非遗灯笼秀与沉浸式赣剧《牡丹亭》点亮夜生活
- • 安源工运精神IP商业化,红色文旅衍生品年销破亿:传承红色基因,创新文旅发展新路径
- • 湘东区发放1.2亿元创业担保贷款,助力800家小微企业蓬勃发展
- • 湖塘古村实景版《牡丹亭》惊艳开演,明清宅院焕新成为昆曲舞台
- • 神泉乡烧塔节:千年火祭映照无人机灯光秀,烈焰燃情点亮夜空
- • 赣西国际陆港开港,萍乡外贸进出口额再创新高,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武功山草甸星空帐篷节回归,夏日每周六高山音乐会浪漫启幕
- • 湘东油茶林下土鸡养殖新模式:茶油鸡年出栏20万只,助力餐饮业繁荣
- • 芦溪县搬迁户不动产证发放全覆盖,吃下“定心丸”
- • 萍水湖畔国潮音乐节启幕,摇滚版《十送红军》引爆跨世代合唱热潮
- • 上栗县搬迁儿童“四点半课堂”全覆盖,大学生志愿者结对辅导助力成长
- • 全国工业遗产转型峰会落地安源,发布老工业区复兴“萍乡模式”
- • 萍乡循环经济产业园投产,年处理再生铝30万吨,吸引10家产业链企业入驻
- • 萍乡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建设启动,三年内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500家
- • 湘东傩文化数字博物馆上线,扫码即可沉浸式体验360度古傩祭典
- • 萍乡跨境电商综试区启动,电瓷产品直通亚马逊欧洲站,助力外贸新篇章
- • 上栗县花炮非遗工坊助力乡村振兴,创造就业新机遇
- • 上栗烟花元宇宙博物馆正式上线,数字藏品限量发行引领文化新潮流
- • 李立三AI数字人上线,湖南口音讲解党史震撼观众:创新形式传承红色基因
- • 湘东区农村电商销售额突破20亿,抖音直播助力“陶瓷之乡”再焕生机
- • 安源区签约智慧农业综合体,数字大棚助力万亩富硒农田升级转型
- • 萍乡市智慧农业大数据中心启用,AI技术助力万亩稻田精准施肥
- • 德国职业教育专家团队驻萍指导“双师型”教师培养,助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
- • 安源秋收起义美食展演盛大启幕,红色菜系成为党史教育新载体
- • “凯丰国际青年论坛在柏林成功举办,聚焦左翼思想在当代的价值与挑战”
- • 赣湘边冷链物流枢纽投运,湘东农产品24小时直达大湾区餐桌,开启农业发展新篇章
- • 世界首条特高压绝缘子智能产线投产,良品率突破99.9%,引领电力设备制造新纪元
- • 荷花元宇宙景区上线,VR穿越千年赏《爱莲说》创作场景
- • “名人宴”入选非遗,孔原最爱腊味配方公开:传统美食文化传承再添新篇章